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中医养生

消化性溃疡穿孔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消化性溃疡穿孔是怎么回事

导读:体检发现腹肌高度紧张,甚至呈板状腹,中上腹与右下腹、甚至全腹压痛明显,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则提示有气腹存在。

一、消化性溃疡穿孔的临床表现介绍

一、初期

1、穿孔时患者突然出现剧烈腹痛,疼痛为持续性,刀割样或撕裂样,常起始于右上腹或中上腹,迅速蔓延至脐周以至全腹。

2、常能说清楚发作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当时的情况。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

3、胃穿孔时,疼痛常向左肩部放射,十二指肠穿孔时,疼痛常向右肩部放射。约50%患者伴发恶心、呕吐。

4、腹痛常因翻身、咳嗽等动作而加剧,故患者常静卧不愿动,并常呈卷曲体位。

5、体检发现腹肌高度紧张,甚至呈板状腹,中上腹与右下腹、甚至全腹压痛明显,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则提示有气腹存在。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穿刺可抽出胃肠内容物。此阶段患者可出现休克。

二、反应期

1、穿孔后l~5小时,部分患者由于腹腔渗出液增多,流入腹腔的胃肠内容物被稀释,腹痛可暂时减轻,患者自觉好转,脉搏、血压、面色与呼吸亦稍恢复常态。

2、但患者仍不能作牵涉腹肌的动作,腹肌紧张、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急性腹膜刺激征象仍继续存在。

三、腹膜炎期

1、在穿孔8~12小时后,多转变为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膜炎相似。

2、患者呈急性重病容,发热、口干、乏力、呼吸、脉搏加快。

3、腹胀、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

4、腹腔穿刺可抽出白色或黄色混浊液体。病情严重,抢救不及时者常因麻痹性肠梗阻、脓毒赢症或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二、消化性溃疡穿孔的诊断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变向深度发展,胃肠壁变薄,或加上胃肠腔内压突然增加,可向腹腔穿破,胃和(或)肠内容物流人腹腔,称为急性穿孑L(游离穿孑L),其后果是产生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为消化性溃疡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发生穿孔者高3~10倍,前者平均年龄33岁,后者平均年龄46岁。该病发病急,变化快,若不及时诊治,会因腹膜炎的发展而危及生命。

1、根据有溃疡病史,突然发生的持续性上腹剧烈疼痛,并很快转为全腹,体检有腹膜刺激征。

2、X线检查约75%~80%的病例在立位或坐位可观察到膈下有游离气体,呈新月形透亮区。

3、对高度怀疑游离穿孔,而未观察到气腹者,可停留胃管,抽尽胃内容物后注人空气150~300ml,作站立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

4、此外,X线摄平片,还能看出有无麻痹性肠梗阻等征象。

5、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白细胞增多,血细胞比容增加。

三、消化性溃疡穿孔的症状

上腹部腹痛 是消化性溃疡主要症状。

1、部位:GU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正中或偏左,DU疼痛常在上腹正中或偏右。

2、性质:多为隐痛、胀痛、烧灼痛、钝痛、剧痛或饥饿样不适感。

3、范围:手掌大小

4、疼痛具有节律性:与饮食关系密切。

5、GU疼痛:常在进餐后1/2~1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至下次进餐前疼痛消失,典型节律:进食-疼痛-缓解。

6、DU疼痛:进餐后3~4小时出现,为饥饿痛、空腹痛或夜间痛,典型节律:疼痛-进食-缓解。

其他胃肠道症状可表现为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的症状,以GU较DU为多见。

全身症状可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如失眠、多汗等,也可表现为营养不良的症状如消瘦、贫血等。

四、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治疗方案及原则

一、一般治疗

1、饮食要定时,进食不宜太快,避免过饱过饥。

2、戒酒及戒烟亦为治疗的一部分。

3、应禁用能损伤胃粘膜的非甾体炎药如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

4、稳定情绪,解除焦虑。

二、饮食注意

饮食上宜食易消化又有健脾益胃作用的食物,发作期宜少食多餐,以软食为主,如软饭、面食、稀粥、藕粉、豆浆、橘子等。平时饮食应有规律,忌食生冷、干硬和煎炒油炸的食物,如:生萝卜、柿子、油炸花生米、炸焦鱼、烧鸡等,亦不宜饮酒、浓茶和咖啡,这些可使胃酸增多,影响溃疡愈合。胃酸过多者,不宜食过酸的食物,如醋、话梅、柠檬、酸苹果、辣椒、芥末、胡椒等刺激性食物也不宜食之,它们可刺激溃疡病,引起上腹痛。

三、药物治疗

1、抗酸剂。主要为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铝,次碳酸铋。常用复方制剂有:胃舒平、铝镁合剂、胃疡宁、乐得胃、复方钙铋镁等。

2、胃酸分泌抑制剂。常用的有:颠茄,阿托品,山莨菪碱,哌吡氮平,甲氰米胍,法莫替丁,洛赛克。

3、加强保护因素的药物。常用的有:硫糖铝,三钾二枸橼络合铋,生胃酮。

4、抗菌治疗由于幽门螺旋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可能有关。加服抗菌剂如痢特灵等。

四、中药疗法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胃脘痛”范畴,按辩论施治,可分为:

1、脾胃虚寒型,治则为温脾健胃、益气健中,代表方为黄芪建中汤加减;

2、肝郁气滞型,治则为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代表方为柴胡疏肝散加减;

3、胃阴不足型,治则为滋养胃阴,代表方为一贯煎或麦冬汤加减;

4、血瘀型,治则为化瘀通络,代表方为失笑散加减。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