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幼儿保健

小儿肠炎并电解质紊乱的症状 造成的原因有哪些

导读:胃肠道症状常有呕吐、食欲低下,腹泻频繁,一天大便次数10到数十次,大便为水样、含有少量黏液,也可有血便。

一、小儿肠炎并电解质紊乱有哪些症状

小儿肠炎并电解质紊乱的症状 造成的原因有哪些

 1.轻型

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3~10次/日),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于数日内痊愈,大便常规可见少量白细胞。

2.重度

急性起病,或由轻度腹泻转变而来。常有较为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尚可伴有较为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死亡。

(1)胃肠道症状常有呕吐、食欲低下,腹泻频繁,一天大便次数10到数十次,大便为水样、含有少量黏液,也可有血便。

(2)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由吐、泻及摄入不足导致程度不同的脱水。吐、泻亦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精神萎靡,呼吸深长,严重者可昏迷。严重腹泻及进食不足亦可导致低钾血症及低钙血症。

大多数肠炎是感染病毒或细菌所引起,其中以病毒最为多见,如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柯萨奇病毒、星状病毒等。常见细菌有致腹泻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原虫及真菌亦可导致肠炎。

二、小儿肠炎并电解质紊乱的病因

一、传染性下痢:吃了不清洁的东酉,以细菌性下痢为最多,如赤痢菌、病原性大肠菌、革兰氏阴性细菌、葡萄状球菌。沙门氏菌等,此病多发生在每年5~6月间。滤过性病毒也是小儿肠炎之主因,如小儿麻痹病毒。流行性肝炎病毒以及其他原因不明之病毒,都可引起流行性下痢。每年9~10月间流行之下痢,多为滤过性病毒引起的。原虫以及阿米巴山可引起下痢,在邻国菲律宾就发现新生儿的阿米巴病例,在我国因环境卫生进步,此种病例较少。

二、全身性感染:小儿因抵抗力弱在发生中耳炎、肺炎或肾盂炎时亦可罹患下痢。

三、饮食:消化不良、过食或者饮食浓度太浓的奶、脂肪淀粉过高,亦可引起消化不良,发生下痢。

四、口服抗生素:有些抗生素会刺激肠管发生下痢,有些抗生素抑制正常肠管苗簇之发育性而使病原性细菌过度滋长而发生下痢。

五、胃肠过敏症:有些小儿对牛乳有过敏性而发生下痢。

六、酵素缺乏:原发性或由于下痢续发性皆可引起酵素缺乏。

七、内分泌不正常。

八、食物中毒等:除发生下痢外尚有历害呕吐现象。

三、小儿肠炎并电解质紊乱怎样治疗

1.饮食疗法

应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但应根据个体进行合理调整。母乳喂养者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儿可喂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腹泻停止后继续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

2.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轻中度脱水,无严重呕吐者可口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ORS)。新生儿,或有明显呕吐、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并发症患儿不宜采用口服补液盐。

 3.药物治疗

病毒以及非侵袭性细菌所致肠炎可不使用抗生素。中毒症状明显,特别是新生儿、婴幼儿、重症患儿可使用抗生素。对于病毒感染所致的肠炎,抗生素并无效果。寄生虫感染所致肠炎需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可酌情选用胃肠道黏膜保护剂及微生态疗法。

四、小儿肠炎是什么病

婴儿的肠管很敏感,抵抗力弱,尤其在1~2岁,最容易发生肠炎(下痢)。下痢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小儿科病中,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炎及下痢。过去每年在中国平均每10万人口有20~30个患肠炎死亡,且大部分为1~2岁之小儿。近些年,因公共卫生之进步,医药之发达,死亡率已减低。作父母的,对小儿的下痢处理不当,掉以轻心,迟延治疗时间,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小儿肠炎多因不洁东西所引起,故预防最要紧的是食物之清洁及保存安全。小孩尽量不要吃街上贩卖的生冷东西,在家中吃东西要煮沸以及用其他方法洗净消毒灭菌。食器亦要消毒干净,婴儿所有奶瓶、奶头都要严格消毒,冲好的奶或吃过一半的奶,不可放置在温室太久。家里有下痢人时,应将病人隔离,其大便呕吐等排泄物的用具要消毒,排泄物要小心处理,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孩。另外,受凉尤其是腹部受凉或过食生冷硬物也可以引起小儿肠道菌群环境与功能性失调,从而发生小儿腹泻,此时不能按感染性治疗,最好看中医调治。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