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部位养生

胸痹心痛指的是什么 胸痹心痛要注意什么呢

导读: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一、胸痹心痛指的是什么意思呢

胸痹心痛指的是什么 胸痹心痛要注意什么呢

胸痹心痛,又称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病因病机

胸痹心痛的常见病因,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波动、劳倦过度、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基本病机是心脉痹阻,包括寒邪、痰湿、气滞、血瘀等标实证。但气虚、阴虚、阳虚、气阴两虚等虚证,也可导致心脉不荣,心脉血行不畅。

临床表现

1.左侧胸膺或膻中处突发憋闷而痛,疼痛性质为灼痛、绞痛、刺痛或隐痛、含糊不清的不适感等,疼痛常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甚者可窜及手少阴、手厥阴经循行部位延至中指或小指,常兼心悸。

2.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几秒至数十分钟,经休息或服药后可迅速缓解。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情志波动,气候变化,多饮暴食,劳累过度等而诱发。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

二、胸痹心痛要如何鉴别诊断呢

胸痹心痛指的是什么 胸痹心痛要注意什么呢

胸痹心痛,又称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1.胃痛: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局部可有压痛,以胀痛、灼痛为主,持续时间较长,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并多伴有泛酸、嗳气、恶心、呕吐、纳呆、泄泻等消化系统症状。配合B超、胃肠造影、胃镜、淀粉酶等检查,可以鉴别。某些心肌梗死亦表现为胃痛,应予警惕。

2.胸痛:疼痛部位在胸,疼痛随呼吸、运动、转侧而加剧,常合并咳嗽、咯痰、喘息等呼吸系症状。胸部X线检查等可助鉴别。

3.胁痛:疼痛部位以右胁部为主,可有肋缘下压痛,可合并厌油、黄疸、发热等,常因情志不舒而诱发。胆囊造影、胃镜、肝功能、淀粉酶检查等有助于鉴别。

三、胸痹心痛要如何来治疗呢

首先当掌握标本虚实,标实应区别阴寒、痰浊、气滞、血瘀的不同,本虚又应区别阴阳气血之虚。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后顾其本,或标本同治,虚实兼顾。治标常以散寒、化痰、行气、活血为主,扶正固本包括温阳、补气、益气养阴等法。活血通脉是其基本治法。

1.寒凝心脉

证候:卒然心痛如绞,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感寒痛甚,心悸气短,形寒肢冷,冷汗自出,苔薄白,脉沉紧或促。多因气候骤冷或感寒而发病或加重。治则:温经散寒,活血通痹。主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若疼痛剧烈,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无休止,伴有身寒肢冷,气短喘息,脉沉紧或沉微者,为阴寒极盛,胸痹心痛重证,治以温阳逐寒止痛,方用乌头赤石脂丸。苏合香丸或冠心苏合香丸,芳香化浊,理气温通开窍,发作时含化可即速止痛。

阳虚之人,虚寒内生,同气相召而易感寒邪,而寒邪又可进一步耗伤阳气,故寒凝心脉时临床常伴阳虚之象,宜配合温补阳气之剂,以温阳散寒,不可一味用辛散寒邪之法,以免耗伤阳气。

2.气滞心胸

证候:心胸满闷不适,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治则:疏调气机,和血舒脉。主方:柴胡疏肝散。

若兼有脘胀、嗳气、纳少等脾虚气滞的表现,可用逍遥散疏肝行气,理脾和血。若气郁日久化热,心烦易怒,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数者,用丹栀逍遥散疏肝清热。如胸闷心痛明显,为气滞血瘀之象,可合用失笑散,以增强活血行瘀、散结止痛之作用。

气滞心胸之胸痹心痛,可根据病情需要,选用木香、沉香、降香、檀香、延胡索、厚朴、枳实等芳香理气及破气之品,但不宜久用,以免耗散正气。如气滞兼见阴虚者可选用佛手、香椽等理气而不伤阴之品。

 3.痰浊闭阻

证候:胸闷重而心痛轻,形体肥胖,痰多气短,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黏,恶心,咯吐痰涎,苔白腻或白滑,脉滑。治则:通阳泄浊,豁痰开结。主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若患者痰黏稠,色黄,大便干,苔黄腻,脉滑数,为痰浊郁而化热之象,用黄连温胆汤清热化痰,因痰阻气机,可引起气滞血瘀。另外,痰热与瘀血往往互结为患,故要考虑到血脉滞涩的可能,常配伍郁金川芎理气活血,化瘀通脉。

若痰浊闭塞心脉,卒然剧痛,可用苏合香丸芳香温通止痛;因于痰热闭塞心脉者用猴枣散,清热化痰,开窍镇惊止痛。

胸痹心痛,痰浊闭阻可酌情选用天竺黄、天南星、半夏、瓜蒌、竹茹、苍术、桔梗、莱菔子、浙贝母等化痰散结之品,但由于脾为生痰之源,临床应适当配合健脾化湿之品。

4.瘀血痹阻

证候: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脉涩或结、代、促。治则: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主方:血府逐瘀汤。

寒(外感寒邪或阳虚生内寒)则收引、气滞血瘀、气虚血行滞涩等都可引起血瘀,故本型在临床最常见,并在以血瘀为主症的同时出现相应的兼症。兼寒者,可加细辛、桂枝等温通散寒之品;兼气滞者,可加沉香、檀香辛香理气止痛之品;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等补中益气之品。若瘀血痹阻重证,表现胸痛剧烈,可加乳香、没药、郁金、延胡索、降香、丹参等加强活血理气止痛的作用。

活血化瘀法是胸痹心痛常用的治法,可选用三七、川芎、丹参、当归、红花、苏木、赤芍、泽兰、牛膝、桃仁、鸡血藤、益母草、水蛭、王不留行、丹皮、山楂等活血化瘀药物,但必须在辨证的基础上配伍使用,才能获得良效。另外,使用活血化瘀法时要注意种类、剂量,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或征象,一旦发现,立即停用,并予相应处理。

5.心气不足

证候:心胸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动则益甚,心中动悸,倦怠乏力,神疲懒言,面色晄白,或易出汗,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缓或结代。治则:补养心气,鼓动心脉。主方:保元汤。

若兼见心悸气短,头昏乏力,胸闷隐痛,口干咽干,心烦失眠,舌红或有齿痕者,为气阴两虚,可用养心汤,养心宁神,方中当归、生地、熟地、麦冬滋阴补血;人参、五味子、炙甘草补益心气;酸枣仁、柏子仁、茯神养心安神。

补心气药常用人参、党参、黄芪、大枣、太子参等,如气虚显著可少佐肉桂,补少火而生气。亦可加用麦冬、玉竹、黄精等益气养阴之品。

6.心阴亏损

证候:心胸疼痛时作,或灼痛,或隐痛,心悸怔忡,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潮热盗汗,舌红少泽,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结代。治则:滋阴清热,养心安神。主方: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若阴不敛阳,虚火内扰心神,心烦不寐,舌尖红少津者,可用酸枣仁汤清热除烦安神;如不效者,再予黄连阿胶汤,滋阴清火,宁心安神。若阴虚导致阴阳气血失和,心悸怔忡症状明显,脉结代者,用炙甘草汤,方中重用生地,配以阿胶、麦冬、麻仁滋阴补血,以养心阴;人参、大枣补气益胃,资脉之本源;桂枝、生姜以行心阳。诸药同用,使阴血得充,阴阳调和,心脉通畅。

若心肾阴虚,兼见头晕,耳鸣,口干,烦热,心悸不宁,腰膝酸软,用左归饮补益肾阴,或河车大造丸滋肾养阴清热。若阴虚阳亢,风阳上扰,加珍珠母、磁石、石决明等重镇潜阳之品,或用羚羊钩藤汤加减。如心肾真阴欲竭,当用大剂西洋参、鲜生地、石斛、麦冬、山萸肉等急救真阴,并佐用生牡蛎、乌梅肉、五味子、甘草等酸甘化阴且敛其阴。

 7.心阳不振

证候:胸闷或心痛较著,气短,心悸怔仲,自汗,动则更甚,神倦怯寒,面色晄白,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沉细迟。治则:补益阳气,温振心阳。主方: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

若心肾阳虚,可合肾气丸治疗,方以附子、桂枝(或肉桂)补水中之火,用六味地黄丸壮水之主,从阴引阳,合为温补心肾而消阴翳。心肾阳虚兼见水饮凌心射肺,而出现水肿、喘促、心悸,用真武汤温阳化气行水,以附子补肾阳而祛寒邪,与芍药合用,能入阴破结,敛阴和阳,茯苓、白术健脾利水,生姜温散水气。若心肾阳虚,虚阳欲脱厥逆者,用四逆加人参汤,温阳益气,回阳救逆。若见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等亡阳证,应用参附龙牡汤,并加用大剂山萸肉,以温阳益气,回阳固脱。

四、胸痹心痛要如何预防呢

1、控制危险因素,包括积极治疗和控制血压、血糖,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血脂,增加运动治疗肥胖等。

2、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有计划地逐步增加体力和体育活动,每天做到有氧运动30分钟以上,如:慢跑、快走、太极拳、体操、登山、骑自行车、游泳、走楼梯等,达到全身微微汗出,呼吸、心跳略加快,运动量一般以运动后心率加年龄达到170左右为宜,但具体要因人而异;停止吸烟,限制饮酒,调整饮食结构,采取低脂低钠食物,规律作息时间。

3、胸痹心痛的中医治疗应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在心痛发作期常应用中药气雾剂、滴丸等速效中成药,如: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通心络胶囊、复方丹参滴丸等以活血、温通、宣痹,以急开其闭阻之脉窍,多可有效缓解症状,同时也可配合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使用,待心痛缓解后再根据不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

4、心痛发作时应注意休息,一般患者在缓解期调整日常生活及工作量,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及运动(以不发作心痛为度),以改善体力及心脏代偿机能,一般不需卧床休息,但频发心痛或静息、夜间发作的心痛患者应卧床休息,并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5、饮食调摄:膳食中总热量要控制,尤其对超重及肥胖者要严格低脂肪、低胆固醇、低钠饮食,特别应避免食用动物性脂肪及动物内脏、蛋黄、虾蟹、墨鱼等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宜多食水果、蔬菜、豆类及豆制品,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及维生素。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如下(以下为每日饮食量):谷类、薯类及杂豆250-400g,水1200ml;蔬菜类300-500g,水果类200-400g;畜禽肉类50-75g,鱼虾类50-100g,蛋类25-50g;奶类及奶制品300g,大豆类及坚果30-50g;油25-30g,盐6g。

另外可以作饮食治疗的中药材及蔬菜有:人参、西洋参、党参、麦门冬、何首乌、冬虫夏草、女贞子、黄精、杜仲、当归、丹参、三七、佛手、银耳、木耳、山楂、紫菜、芹菜、生菜等,可将这些中药材与食物一起制成可口的食品以供使用。

6、精神调摄:消除心痛患者紧张心理及急躁情绪,可通过针灸、按摩、气功,使之气血平和,心绪平静,同时要加强心痛患者的心理护理。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