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食疗养生

教你中医养气妙方 少思虑养心气

导读: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人活一口气”、“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等,都是在强调“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二莫嗔怒养肝

嗔怒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通常在自尊或受到威胁或损害时出现。嗔怒易导致两肋胀痛、胸闷不舒,并常见消化机能紊乱或女性月经不调等症状,严重的还会使血压升高甚则猝死,此即《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所谓:“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可见,保持心态的宁静与平衡非常重要。

三薄滋味养胃气

胃气泛指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胃气充足是机体健康的标志。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更明确提出“人以胃气为本”。不禁口腹之欲,恣食肥甘厚味最易损伤胃气,《素问·痹论》概括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四少言语养肺气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气不足以咳嗽、乏力、畏风、自汗、易感等最为常见。除疾病因素外,话多语稠易耗损肺气。中医谓“多言耗气”。孙思邈也告诫“莫多言”、“多言则气乏”;宜“少语”,少语气得充养,不致无谓耗散。

五节房室养肾气

肾气指肾的功能活动,主要表现在生殖、生长和发育等方面。中医认为“房劳伤肾”,主张节制性生活,寡欲葆精,精足、气充、血旺,人体自然健康。

“养气训”文字浅显,通俗易懂,读者倘能体会其中蕴含的微言大义,即可达到黄凯钧所说的“人能留心五养,长寿永年无难也”的境地。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