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便秘是现在很多孩子经常出现的症状,但是在治疗孩子的小儿便秘的时候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应该注意什么,以及孩子的用药是什么,这样会让家长们在面对孩子的症状时会很迷茫,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关于治疗小儿便秘的用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容积型泻剂:容积型泻剂可增加大便的体积,增强粪便对肠道感受器的刺激。常用的药物有羧甲纤维素钠、乳果糖、山梨醇、甘露醇、聚乙二醇4000(forlax)及盐类泻剂(硫酸镁和硫酸钠等)。乳果糖、聚乙二醇4000等亦称为渗透性缓泻剂,应用后,可以使肠腔局部的渗透压升高,水分吸收减少,粪便体积增加。
2.润滑性泻剂:润滑性泻剂在肠道不易被吸收,但又可妨碍水分的吸收,因此常起到润滑肠壁、软化粪便的作用(亦称之为粪便软化剂)。常用的有液体石蜡、甘油及植物油类。由于长期应用此类泻剂可导致维生素a、d、k及钙、磷的吸收,故不宜长期使用。
3.刺激性泻剂:也称为接触性泻剂,此类泻剂因对肠黏膜有刺激作用,并可影响肠道中水分及电解质的吸收,故有较强的导泻作用。大黄、番泻叶及芦荟等植物性泻剂中含有蒽醌甙类,当蒽醌甙在肠道被细菌分解为蒽醌后才发挥其导泻作用。长期应用刺激性强的泻剂,可造成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此外,长期应用还可导致结肠黑变病,由于硫酸镁等盐类泻剂因其对肠道刺激作用较强,故亦可归为此类中。
▲推拿法
有时让孩子“吃”实在困难,就不妨通过“三通”的推拿方法治便秘,即通气、活血、调阴阳,具体操作如下:
1.揉腹。先用手掌心按顺时针方向环形蠕动着按揉患儿腹部5~10遍,切记掌心不能离开其皮肤;然后,用拇指肚按揉上中下三脘穴(上脘穴在脐上5寸、中脘穴在脐上4寸、下脘穴在脐上2寸),每穴按揉2~3分钟。(给孩子取穴时,孩子的食指中节就是1寸。
2.捏脊。两手食指屈曲,顶住患儿皮肤,先用左手食指背向前一推,接着左手大拇指将皮肤轻轻捏起,再用右手食指背向前一推,接着右手大拇指将皮轻轻捏起。随推随捏,随捏随向前进,从龟尾穴(在尾骨的最末端)一直捏到大椎穴(低头时,摸到颈后突起最高的高骨,在这块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为增强刺激,可以采取“捏三提一”,即每捏三次,捏住肌肉向上提一次。
此外,促排便,还有一个最简单的手法——推大肠(如上图),自患儿虎口直线推动向食指尖靠近拇指的一侧,推15~20分钟即可。
4.局部刺激性泻剂:主要是对局部产生刺激而导泻。常见的有甘油/氯化钠(开塞露)、甘油栓等塞入肛门内以后,可使患者产生便意,而引起排便反射,称之为肛门局部性泻剂,对慢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较好。
总之,治疗婴儿便秘应根据患儿的便秘特点,采取个体化治疗,并且要选用疗效好、安全、长期应用耐受性好、且价格低廉的泻剂。
上面介绍的是治疗小儿便秘的用药以及推拿方法,小儿便秘对孩子的身体非常不利,家长们要好好的根据上面的内容在生活中照顾自己的宝宝,另外家长们还要注意孩子的饮食习惯,要帮助宝宝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只有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帮助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