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外科 > 普外科 > 盆底腹膜疝
盆底腹膜疝

盆底腹膜疝

( pén dǐ fù mó shàn )
分享到:
收藏(0)
简介盆腔腹膜及腹腔脏器或组织,突入直肠生殖陷凹(直肠与阴道之间,或直肠与前列腺之间),称为盆底腹膜疝(peritoneocele hernia) ,亦可称Douglas陷凹疝,或盆底腹膜膨出。疝内容物多为小肠,乙状结肠,有时子宫甚至大网膜,可压迫直肠并导致排空障碍,成为功能性出口处梗阻型慢性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病女性较男性多见,且多伴有会阴下降、直肠黏膜内套叠,直肠前膨出症等。
医疗知识

基本知识

  • 是否医保:
  • 易感人群:无特发人群
  • 患病比例:0.01%
  •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 并发症: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恶心和呕吐

治疗常识

  • 挂号科室:外科 普外科
  •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4周
  • 治愈率:70%
  • 常用药品:小儿暖脐膏、十香暖脐膏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 —— 10000元)

温馨提示:养成良好的定时、定式排便习惯。

盆底腹膜疝宜吃食材更多宜吃食材>>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盆底腹膜疝忌吃食材更多忌吃食材>>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一、盆底腹膜疝症状诊断

 一、症状

1、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或粪便排出困难,少数病人二者兼有。据统计,约有83%的盆底腹膜疝患者有明显的直肠排空障碍型便秘的症状,如排便困难时需过度用力,有便不尽感、肛门直肠胀感、重复排便等症状。排便障碍严重时,需手助排便,如有的病人在排便时感觉阴道、会阴部膨隆,常需按摩肛门周围或阴道后壁方能排出部分粪便。

2、其他症状:如心情烦躁、腹胀、腹痛、恶心、食欲不振、腰、骶尾部痛等等。

3、体检嘱病人做模拟排便动作时,直肠前壁有饱满感,阴道后穹隆区出现一膨隆。直肠、阴道双合诊可扪及两者间有肠襻等疝内容物存在。

 二、诊断

本病诊断无典型依据,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双合诊或三合诊、排粪造影和同步排粪造影盆底造影。

二、盆底腹膜疝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盆底腹膜疝是由于盆底肌的薄弱、盆底腹膜过度松弛、阴道后壁上部筋膜支持结构损伤,在长期腹内压力增高的作用下,Douglas陷窝逐渐加深,盆底腹膜腔扩展、凸至正常无腹膜的直肠与阴道之间而形成。

1.盆底肌肉变性、松弛,导致盆底脱垂多见于老年肌肉及纤维结缔组织退变和肥胖者。

2.阴道上部筋膜支撑结构变性、松弛、薄弱阴道上部筋膜支撑结构包括子宫骶韧带、主韧带、直肠阴道隔等,女性在反复妊娠、分娩等的过程中易导致子宫骶韧带、主韧带、直肠阴道隔等反复受牵拉、扩张损伤,可导致阴道上部筋膜支撑结构损伤其变性、松弛、薄弱。

3.腹内压增加某些慢性疾病,如习惯性便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可使腹内压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

 二、发病机制

盆底腹膜疝的疝囊由盆底腹膜凸至正常无腹膜的直肠前区域而形成。疝内容物多为小肠、乙状结肠,子宫和大网膜亦可疝入。

 1.病理生理

与其他腹外疝不同是,盆底腹膜疝的疝环口很大,极少引起完全性肠梗阻,但导致功能性出口处梗阻性便秘,其机制为:

(1)疝内容物直接压迫直肠、肛管,并封闭了肛管上口,妨碍了粪便的排出。且愈用力排便,疝内容物对直肠前壁的压力愈大,粪便排出就愈加困难。

(2)疝内容物将直肠挤压至骶骨表面,使粪便停滞直肠、乙状结肠交界以上,不能进入直肠并诱发排便反射,致使水分吸收,大便干结而难以排出。

(3)疝内容物为乙状结肠时,多见于系膜过长或乙状结肠冗长患者,当其疝入直肠与阴道之间时,可使乙状结肠扭曲成角,阻碍粪便通过等。

据文献报道,本病常同时伴有直肠前突、直肠内脱垂、膀胱膨出、子宫或阴道脱垂、会阴下降综合征等疾病。在排便困难的患者中约18%由小肠疝入直肠与阴道之间引起,其中1/3合并有直肠(内)脱垂。Fenner报道234例排粪造影者中有9例为乙状结肠疝;Jorge报道463例排粪造影者中有24例为乙状结肠疝。

 2.病理分型

Bremmer在排粪造影和盆底腹膜造影的基础上,将盆底腹膜疝分为3种类型:

①直肠型盆底腹膜疝:是指疝囊位于直肠壁套叠内的一种疝,与直肠前陷凹滑动性内疝、直肠(内)脱垂时的直肠壁内疝相同。

②间隔型盆底腹膜疝:是指盆底腹膜(疝囊)凸入到直肠阴道隔中,并压迫阻塞阴道和直肠,可达会阴水平。

③阴道型盆底腹膜疝:是指疝囊突入阴道内的一种疝,在静息状态下,疝囊中并无疝内容物,当腹内压增加(如用力排便)时,小肠、乙状结肠、大网膜或子宫等在腹内压的推动下才会进入疝囊;有学者将视为间隔型盆底腹膜疝发展、恶化的结果。

①肠疝(herniaofsigmoid):是指疝内容物为小肠的盆底腹膜疝,疝内容物可压迫阻塞阴道和直肠。其发生是长期用力排便、分娩所致盆底横纹肌的神经性损伤等因素所引起的盆底肌缺陷所致,而并非Douglas陷窝加深引起。某种程度上子宫切除后会阴疝属肠疝的一部分,故常易混淆。事实上两者在病因、病理及治疗上都不同。

②乙状结肠疝(sigmoicele):是指疝内容物为乙状结肠的盆底腹膜疝,作为疝内容物的乙状结肠可发生扭曲成角并压迫直肠肛管。Jorge将其分为3度:

Ⅰ度:是指疝入陷凹的乙状结肠肠襻在耻尾线以上。

Ⅱ度:是指乙状结肠肠襻疝人耻尾线和坐骨尾骨线之间。

Ⅲ度:是指乙状结肠肠襻疝入坐骨尾骨线以下。

③子宫疝(uterinehernia):指疝内容物为子宫的盆底腹膜疝,较常见的盆底疝为子宫内脱垂、后倒疝入,压迫直肠于骶骨之上,产生梗阻性便秘症状。

三、盆底腹膜疝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般的体检对诊断意义不大,诊断主要根据排粪造影、同步排粪造影盆底造影。当盆底腹膜疝囊内有内容物时,可根据排粪造影时阴道与直肠间距或乙状结肠、小肠下缘在耻尾线以下来推测有肠道进入盆底腹膜疝内。对无内容物的盆底腹膜疝需行盆底腹膜造影诊断,该造影可明确显示盆底腹膜疝囊的大小、形态、水平等,是更可靠的方法。

1.排粪造影排粪造影检查前2~3h先口服造影剂,当用力排便时含有造影剂的小肠和(或)乙状结肠疝入直肠阴道之间,压迫直肠前壁和肛管上口,导致直肠内造影剂不能排出。Mellgren在2816例排粪造影中盆底腹膜疝检出率为19.0%,卢任华等报道其检出率为13.02%。但口服钡剂虽使小肠显影有利于肠疝的诊断,但同时增加了小肠重量,使其更易进入盆腔,有增加假阳性率的可能。

2.同步排粪造影盆底造影一些学者发现,虽然排粪造影前口服了造影剂,但有一些盆底腹膜疝确诊仍存有困难。Fenner报道7例临床诊断为乙状结肠疝的病人中5例经排粪造影未证实,而9例排粪造影诊断为乙状结肠疝的病人仅7例临床拟诊。Bremmer等人对22例有明显排便功能障碍、排粪造影发现有直肠阴道间隔增宽的患者,同步排粪造影盆底造影,除2例无腹膜疝出外,其余2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膜疝出,9例有肠道进入疝囊。国内学者张胜本等报道采用同步排粪造影盆底造影,行力排相、排后黏膜相检查,均可见明显的疝囊、疝囊内容物(小肠或乙状结肠)及疝入肠襻下缘达到耻尾线以下。直肠型盆底腹膜疝均伴有直肠内脱垂或完全性直肠脱垂,除有病理性Douglas窝加深外,脱垂的直肠前壁浆膜层随直肠全层内脱垂的产生而形成疝,在静息状态下疝囊可不出现,但用力排便时和排便后疝囊明显增大加深,产生排便中断。结合盆底腹膜造影在力排、排空后黏膜相可以清晰显示直肠壁内疝的疝囊,这是确诊的可靠方法。阴道型盆底腹膜疝盆底腹膜造影可见造影剂充盈于直肠阴道间隙,用力便排时可抵达会阴体,并疝入阴道后壁。

四、盆底腹膜疝怎样治疗

 1.非手术治疗

治疗上应首选非手术治疗。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减轻和(或)消除慢性便秘的症状,其措施包括:

(1)多进食膳食纤维、多饮水。

(2)养成良好的定时、定式排便习惯。

(3)提肛锻炼。

(4)必要时可辅以口服果导和润肠通便中成药,如通便灵、排毒养颜胶囊、槐角丸等。但对含有蒽醌类物质的刺激性泻剂要慎用、少用,必要时可间断应用,否则会损害肠神经系统,导致结肠无力,并可诱发“结肠黑变病”。

2.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无效,伴直肠脱垂或全层直肠套叠,有内容物进入疝囊者等。

手术治疗重点是针对引起盆底腹膜疝的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其解剖异常,关闭盆底腹膜的缺损,适当抬高加深的Douglas陷凹,女性达子宫骶韧带下1~2cm,男性在膀胱颈水平,使其恢复其正常的位置。手术方式有3种。

①经腹盆底腹膜疝修补术:经腹部入路能清楚显露疝及疝环,利于修补盆底筋膜缺损、切除冗长的乙状结肠、行直肠悬吊或固定等手术操作,大多数学者认为是较为理想术式。经腹盆底腹膜疝修补手术要点为:A.头低臀部抬高的截石位;B.下腹正中或患侧旁正中切口入腹;C.将小肠等脏器推向头侧,向前推拉子宫、膀胱,清楚显露疝囊内口;D.在会阴组的协助下疝囊很容易进入腹腔;E.缝合及修补盆底筋膜,包括:关闭盆底筋膜缺损,阴道重新缝合于子宫骶韧带上或固定于髂嵴韧带、骶骨处,缝合直肠阴道隔中下部分的缺损等;F.乙状结肠疝同时伴有乙状结肠冗长的患者可切除冗长的乙状结肠,以免乙状结肠冗长扭曲成角影响粪便通过,术后便秘或疝复发;G.伴直肠全层内脱垂者可同时行直肠悬吊或固定术。可直接将直肠缝合固定在骶前筋膜上,或采用Ripstein手术悬吊、固定直肠。Ripstein手术的基本要点是游离直肠后壁到尾骨尖,提高直肠,通过Tenon网将直肠上部包绕,并固定于骶骨前凹的骶前筋膜上,使其粘连而治愈。亦可采用功能性直肠悬吊术,用丝线或筋膜单侧或双侧将直肠悬吊于骶骨岬。该方法的优点是不做广泛解剖,仅剪开盆底腹膜显露骶骨岬及直肠侧壁即可,对盆神经损伤较少;H.子宫疝伴有子宫脱垂或后倾者,将子宫固定于前倾位;I.适当抬高变深的Douglas陷凹,恢复其正常深度,一般女性达子宫骶韧带下l~2cm,男性在膀胱颈水平。

手术须注意以下几点:A.不作广泛的腹膜下解剖,避免损伤直肠神经,减轻术后瘢痕形成;B.不作扇形乙状结肠系膜切除;C.恢复正常解剖,避免“矫枉过正”,仅悬吊至直肠在术中所见的套叠状态消失;D.抬高盆底要适度。

②经阴道盆底腹膜疝修补术:经阴道入路具有损伤较小的优点,但经阴道手术切口易污染,术野狭小,疝的解剖关系暴露不佳,疝囊高位结扎及修补盆底筋膜及腹膜操作困难,有可能影响手术效果,而且不能处理盆底腹膜疝同时并存的直肠内脱垂、直肠脱垂,剪除阴道黏膜瓣过大可导致阴道狭窄、术后性生活困难。因此,近年来该方法较少应用。

③腹会阴联合盆底腹膜疝修补术:主要适用于疝囊不能还纳腹腔并全部切除者。但多数学者不主张采用该方法,理由为:A.腹会阴联合手术具有损伤较大、易导致术野污染等不足;B.单纯经腹手术就能完成手术,且效果良好;C.即使术中疝囊不能全部切除,只要修补良好,远端部分疝囊残留也无大妨碍。

除按一般腹部手术处理外,应注意调节饮食、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并行提肛锻炼。

相关标签

普外科 同类标签

盆底腹膜疝相关知识更多知识>>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