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内科 > 消化科 >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

( dǎn dào yùn dòng gōng néng zhàng ài zōng hé zhēng )
分享到:
收藏(0)
简介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Biliary Tract Dyskinesis Syndrome)又称为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包括十二指肠乳头炎、乳头狭窄和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cholecystectomy syndrome)。胆囊切除术后仍继续有胆绞痛状疼痛者是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研究的重点。ERCP下胆胰管测压是诊断SOD的金标准。
医疗知识

基本知识

  • 是否医保:
  • 易感人群:胆囊切除术后人群
  • 患病比例:0.05%
  •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 并发症:胆石症、 小儿胆道蛔虫症

治疗常识

  • 挂号科室:内科 消化内科
  •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内镜治疗 手术治疗
  • 治疗周期:3-6周
  • 治愈率:70%
  • 常用药品:逍遥丸、胆舒软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30000元)

温馨提示: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宜吃食材更多宜吃食材>>
1.宜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 3.宜吃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忌吃食材更多忌吃食材>>
1.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忌吃冰凉的食物; 3.忌吃酸性强的食物。

一、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病因是什么?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biliarytractdyskinesissyndrome)包括胆道运动功能失调(dyskinesis,即胆道排空速度异常)、胆道张力异常(dystonia,即胆道肌张力异常)和胆道共济失调(ataxic,即胆道各部分间协调障碍)胆道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较为复杂,近年来随着内镜检查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直接测压技术的应用,对胆道系统运动功能障碍的诊断提供了较多的依据。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病因

1.胆囊运动功能增强 这类功能障碍一般和胆囊的变应性反应或胆囊炎症有关。

(1)胆囊运动功能亢进:胆囊张力正常,但对脂肪餐的运动反应亢进,因此胆囊排空加速,在餐后15min时,已大部分排空。

(2)胆囊张力过高:胆囊的肌张力过高,但排空时间不受影响,可以正常、加速或延缓

2.胆囊运动功能减低

(1)胆囊运动功能减退:胆囊张力正常,但餐后收缩减弱,排空缓慢。

(2)胆囊张力降低和运动功能减退:空腹时胆囊张力降低容积增大,餐后排空缓慢

3.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1)Oddi括约肌张力过低:胆囊造影时胆囊充盈不佳。

(2)Oddi括约肌痉挛:多由于精神因素引起但亦可继发于邻近器官的病变,如乳头炎、十二指肠炎、球部溃疡、十二指肠寄生虫如肠贾第鞭毛虫、类圆线虫感染等。

二、胆道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有哪些?

多见于女性,其临床表现与胆囊结石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腹痛为上腹部或右上腹阵发*痛部分患者可伴恶心呕吐,可因进食油腻食物诱发,常持续2~3h,用解痉药后症状缓解

1.疼痛胆道疾病的核心症状为疼痛。疼痛可源于扩张的胆总管,但疼痛感觉常位于上腹部及右季肋下,亦可位于胸骨下段、肩胛间区,甚至背部下方疼痛和饮食无关,但亦可在餐后出现。疼痛也有可能由于Oddi括约肌痉挛所致,其性质和部位与胆绞痛很相似,但发作时间较短,仅数分钟至半小时,发作次数较多,一天多次;发作和精神因素如忧虑、紧张、情绪不稳定等有关;发作时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或舌下含硝酸甘油0.6mg,疼痛可迅速停止;*10mg皮下注射可诱发疼痛;发作时不出现发热或黄疸。食管、小肠、大肠或心脏疾患引起的右上腹痛也可被误认为胆源性疼痛。除有急性炎症存在外体征对判断胆道运动性疾患帮助不大。

2.消化不良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嗳气、上腹胀满感及其他上腹部不适症状。

3.厌油腻食物表现为对脂肪食物的耐受性降低。部分患者对煎炸食品或高脂饮食不能耐受,并可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4.体征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压痛,Murphy征可呈阳性。一般认为它和胆管内压力增加以及胆管炎症有关。

并发症:

本病可出现腹泻腹痛等并发症。

三、胆道运动功能障碍应该怎么诊断?

1.临床表现。

2.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检查许多方法都曾用于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检查,但诊断价值各异,其中以胆囊造影、测压术和定时胆汁引流术价值较大。

3.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的类型胆道运动功能障碍常被笼统地称为运动障碍、肌张力不足或共济失调,实际上这些术语各有其一定的内涵。运动障碍是指胆管排空速度的异常;肌张力不足主要指张力的降低;共济失调是指胆道各部位协同作用发生障碍。胆道运动功障碍的主要类型如下:

(1)高张性胆囊:高张性胆囊即痉挛性胆囊,约占胆道运动障碍的31%空腹状态下胆囊形状细长,漏斗状的轮廓较清楚体积明显减小。排空速度主要取决于胆囊壁的收缩及Oddi括约肌的抵抗力,因此排空速度可以正常也可以加快或减慢。

(2)超动性胆囊:此型约占5%。主要表现为运动和反应速度加快,餐后15min排空程度明显超过正常,60min时常见不到胆囊。空腹状态下胆囊大小、形状(及体积)正常,表明其张力正常。

上述两种胆囊运动障碍的原因有:胆囊壁内的神经网络发生紊乱;胆囊的超敏反应;胆囊炎症早期阶段。当胆囊壁发生炎症并出现纤维化时则胆囊呈收缩状态,即所谓的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3)低动性胆囊:此型约占13%主要表现为脂肪餐后胆囊收缩和排空减慢,而胆囊可保持正常张力,空腹状态下体积及形状正常

(4)无动性胆囊:亦称“懒胆囊”约占8%。此型特点为空腹状态下胆囊体积增大,外型似“U”形,脂肪餐后胆囊收缩和排空减慢。然而,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者若同时存在胆囊壁变薄和黏膜严重受损时,甚至根本看不到胆囊。

(5)胆囊壁纤维化:此型见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生率约60%由于胆囊管已闭塞而胆囊黏膜仍能正常发挥功能,因此胆囊体积缩小、轮廓不清且脂肪餐后胆囊基本无改变。

(6)Oddi括约肌张力降低:此型约占4%括约肌张力降低后,胆囊不能很好充盈且在胆囊收缩后阻力降低胆汁流速加快,因此胆囊常显示不良脂肪餐后排空加快。Oddi括约肌弛缓状态下胆囊造影呈阴性。

(7)Oddi括约肌张力增高及其周围病变:Oddi括约肌张力增高与其周围病变常有密切的联系有时二者的临床特点极其相似,共占约24%,都可改变胆囊的动力学。Oddi括约肌张力增高,常称为痉挛,多由于神经精神因素所致但也可由于周围脏器的炎症所致。空腹状态下的胆囊体积有时增大,有时正常,在空腹体积增大时脂肪餐后排空速度加快。

影响到乏特壶腹部位的炎症或激惹状态主要包括过敏反应、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寄生虫感染等。这些情况下,十二指肠乳头可出现水肿,Oddi括约肌可出现痉挛,亦可出现大胆管内压力增高从而可导致胆囊体积不同程度的扩大。在胆囊有明显收缩的情况下,由于阻力增加,胆囊排空延缓。

Oddi括约肌运动障碍既见于特发性复发性胰腺炎,也见于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时胰管及其括约肌压力均增高,这种增高还不能排除胰液的量和黏滞性增加所起的作用此外压力增高是引起胰腺炎的原因,还是由于胰腺炎引起的水肿或瘢痕所导致的结果尚不清楚。同时胰管括约肌在胰腺炎发生中的作用亦不清楚

(8)牵涉到胆总管的器质性病变:这类病变约占5%,包括十二指肠乳头瘢痕性狭窄、壶腹部及胰头肿瘤以及慢性胰腺炎这些病变都可使胆总管压力升高,继而导致胆囊扩大和排空延迟。

4.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的诊断程序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为胆道运动改变的统称可通过特殊的诊断手段加以识别,但应除外可引起运动紊乱的器质性疾病。其中一个重要的诊断手段就是前述的各种放射学检查,计时胆汁引流的时序也有一定价值。如潜伏期超过12min则应怀疑Oddi括约肌或十二指肠痉挛;如潜伏期少于2min,则提示Oddi括约肌张力不足。B胆汁出现延迟提示胆囊动力不足或胆囊管异常;B胆汁流出时间如超过30min意义也相同。在解释这些结果时,应考虑这些结果是否受到药物的影响,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情绪和紧张也有影响必要时需重复进行检查或按前面检查中所述,应用平滑肌松弛剂。胆囊异常可参照前述检查进行分类。Oddi括约肌运动障碍及诊断按Hogan和Geenen的分类可分为以下3类。

(1)第一类Oddi括约肌运动障碍:除有胆性疼痛外,患者还有:

①2次或2次以上的肝功能异常(碱性磷酸酶和谷草转氨酶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

②逆行胰胆管造影中造影剂引流时间延长,超过45min。

③胆总管有扩张,直径达12mm以上此类患者多为Oddi括约肌狭窄而非运动功能障碍。测压术可有所帮助,然而并非必要

(2)第二类Oddi括约肌运动障碍:此类患者亦有胆性疼痛,但只有上一类①~③异常中的1~2项。病因既可为狭窄,也可为运动功能障碍有必要进行测压。

(3)第三类Oddi括约肌运动障碍:此类患者只有胆性疼痛没有上述①~③三项异常。病因可为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但大多由于肠道功能性疾病或其他原因所致。进行胆道测压前,应排除胆道系统以外的疾病。

诊断胆道运动功能障碍须首先排除胆道的器质性疾病胆囊运动功能异常可根据临床表现和胆囊造影视胆囊形态、容积和排空情况而作出。Oddi括约肌痉挛为一种较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其诊断的建立有赖于有关检查技术。静脉胆道造影时可见胆总管增宽,而皮下注射*10mg后进行静脉胆道造影连续摄片也可见胆总管直径增宽;在*诱发疼痛后,如吸入亚硝酸异戊酯,疼痛可迅速消失,增宽的胆总管直径恢复;正常注射*后8h,血清ALT、AST值可增高1倍;ERCP检查时,Oddi括约肌部不能通过一般口径的探条有时连直径2mm的最小型探条亦不能通过;Oddi括约肌测压术,当导管经过Oddi括约肌部时,压力突然增加5~10mmHg,如增高超过10mmHg,即提示有Oddi括约肌痉挛。

鉴别诊断:

1.胆总管下段结石需与乳头括约肌痉挛和牵涉到胆总管的器质性病变进行鉴别。可通过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检查进行鉴别。

2.胆囊(管)结石可导致胆囊扩张,需与高张性胆囊和低动性胆囊进行鉴别。影像学诊断(B超、CT及MRI)可发现胆囊(管)结石,从而确诊。

3.乏特壶腹周围炎症及感染其表现可与Oddi括约肌张力增高类似但多可经内镜检查加以确诊

4.壶腹周围及胰头肿瘤可通过B超、内镜检查、PTC等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探查与Oddi括约肌张力增高区分开来。

5.慢性胰腺炎其临床表现可类似于胆道运动功能障碍,但前者粪便中可有大量脂肪滴和未消化的肌纤维多项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胰管及胰腺外形的改变

6.不典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其临床表现可类似于胆道运动功能障碍,但心电图和(或)心肌酶谱检查可发现心脏病的相应改变。

四、胆道运动功能障碍怎么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调整生活规律以保证规则的进餐时间进餐时心情平和愉快食物细嚼慢咽,午餐后小憩充足的睡眠规律的体育锻炼减少或避免情绪波动。对胆道运动功能亢进及张力增加的患者,宜减少食物中脂肪含量;对运动功能减退和张力降低的患者,脂肪含量可一般,但如高脂肪食物能减轻症状亦可食用。治疗应做到个体化。

(2)药物治疗:轻症患者可应用镇静药及抗胆碱能药物,如*(安定)、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等可能奏效;亚硝酸戊酯和硝酸甘油也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因而能缓解括约肌痉挛而发挥作用但可有全身性的不良反应,且长期应用后可发生耐药现象而不能发挥作用;胰高糖素缩胆囊素及蛙皮素尽管都可能有效但由于其价格昂贵、使用不便及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故而限制了其使用的广泛性;钙离子拮抗药如硝苯地平(心痛定)也可用于缓解括约肌痉挛。

有疼痛、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且可能存在感染者,应采用能在胆汁中发挥作用的抗生素,如利福平等;有十二指肠炎高胃酸症或消化性溃疡与胆道运动功能障碍并存者,可采用抑制胃酸分泌及保护胃十二指肠黏膜的药物进行治疗,而对有胃酸缺乏者,需要时可加用0.5%稀酸口服以刺激食欲。

(3)Oddi括约肌气囊或水囊扩张术:有人对疑为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分别施行气囊扩张(Gruntzig气囊)术和假性扩张所有患者Oddi括约肌基础压均正常,两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但由于这些患者的诊断未能确定,也未对基础压增高者进行扩张术研究,因此目前的结论只能说气囊扩张术对Oddi括约肌基础压正常者可能无效。水囊扩张术由于对患者的分类及采用的对照不合理,因此其疗效尚不能作出结论。

(4)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应用于胆道取石后不久,这项技术便开始应用于治疗括约肌运动障碍所致的胆性疼痛,括约肌基础压超过40mmHg的患者,90%以上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在基础压低于40mmHg的患者,疼痛缓解率则不到40%,模拟性操作者中的缓解率约30%,但有极少数报道基础压与疗效无关。大多数报道切开术都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约16%,因此这种操作应在仔细考虑后进行。总的说来,括约肌切开术对Oddi括约肌静止压超过40mmHg者,尤其对所谓的胆囊术后综合征患者疗效较好,而对静止压正常者疗效较差。由于胰管括约肌切开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且疗效不佳,故多数学者认为不宜施行。

2.外科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经前述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如果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症状仍不能缓解,亦不宜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者,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因高张性胆囊而发生疼痛的患者如经保守治疗无效,常常提示是非结石性胆囊炎发展到了胆囊壁纤维化阶段,此时应行胆囊切除术;对低张性胆囊经药物治疗无效者,有人报道认为切除右侧内脏神经后效果较好;有压迫症状或有大胆管狭窄者可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行括约肌切开成形术。其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类似

总之,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首先应考虑保守疗法,并应积极排除其他病变所致的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经保守治疗无效并经仔细权衡利弊后方可采用侵入性的治疗方法。

消化科 同类标签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相关知识更多知识>>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