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四季养生

秋季腹泻有什么症状 秋天必知的预防小妙招

导读:讲究食物卫生,有效阻隔病毒食物卫生人人皆知,但是也水最容易被忽视的,很多人都以为“差不多”就是“足够”——比如,差不多熟了就是足够卫生了。

一、怎样预防秋季腹泻

1、讲究个人卫生,防治细菌进肠胃

要注意不吃生冷的食物,吃熟食,喝开水。要勤洗手,尤其要做到前便后洗净手。另外,外出旅游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和安全。这样才能防止细菌进入肠胃,损害到肠胃,从而导致腹泻。

2、讲究食物卫生,有效阻隔病毒

食物卫生人人皆知,但是也水最容易被忽视的,很多人都以为“差不多”就是“足够”——比如,差不多熟了就是足够卫生了。在饮用水方面,一定要煮沸后才喝,煮沸了水才可杀灭致病微生物,预防腹泻的发生。

另外,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并且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丝、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食用时要煮透蒸熟。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淹后,直接食用的方法都是不可取,凉拌菜不妨加点醋和蒜来灭菌。

二、秋季腹泻怎么饮食治疗

 一、慢性秋季腹泻饮食疗法

1.低脂少渣饮食

每天脂肪40g左右,过多不易消化并加重胃肠道负担,刺激胃肠蠕动加重秋季腹泻。故植物油也应限制,并注意烹调方法,以蒸、煮、氽、烩、烧等为主,禁用油煎炸、爆炒、滑溜等。

可用食物有瘦肉、鸡、虾、鱼、豆制品等。注意少渣,粗纤维多的食物能刺激肠蠕动,使秋季腹泻加重,当秋季腹泻次数多时最好暂时不吃或尽量少吃蔬菜和水果。可给予鲜果汁、番茄汁以补充维生素;少渣饮食可减少肠蠕动、减轻秋季腹泻,故宜进食细挂面、粥、烂饭等。

2.高蛋白高热能

慢性秋季腹泻病程长,常反复发作,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并造成体内贮存的热能消耗。为改善营养状况,应给予高蛋白高热能饮食,并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增加过快,营养素不能完全吸收,反而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可供给蛋白质lOOg/d左右,热能10.46~12,55MJ2500~3000kcal。

3.禁忌食物

如粗粮、生冷瓜果、冷拌莱等,含粗纤维多的韭菜、芹菜、榨菜等;坚硬不易消化的肉类如火腿、香肠、腌肉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烈酒、芥末、辣椒粉,以及肥肉、油酥点心等高脂肪食物。

二、急性秋季腹泻饮食疗法

1.急性期禁食

急性水泻期需暂时禁食,使肠道完全休息。必要时由静脉输液,以防失水过多而脱水

2.清淡流质饮食

不需禁食者,发病初宜给清淡流质饮食。如蛋白水、果汁、米汤、薄面汤等,以咸为主。早期禁牛奶、蔗糖等易产气的流质饮食。有些患者对牛奶不适应,服牛奶后常加重秋季腹泻。

3.根据病情调整饮食

排便次数减少,症状缓解后改为低脂流质饮食,或低脂少渣、细软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如大米粥、藕粉、烂面条、面片等。

4.饮食选择

秋季腹泻基本停止后,可供给低脂少渣半流质饮食或软食。少量多餐,以利于消化;如面条、粥、馒头、烂米饭、瘦肉泥等。仍应适当限制含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等,以后逐渐过渡到普食。

禁酒,忌肥肉,坚硬及含粗纤维多的蔬菜、生冷瓜果,油脂多的点心及冷饮等。首先要注意食物要容易消化,质软少渣,无刺激性,不要吃过酸、过辣、调味品过重的食品。要尽量限制食物维素,如韭菜、芹菜、萝卜等食品应尽量少吃。有些病人病程较长,可根据病情,注意增加适当营养。应供给高热量、高蛋白质膳食,吃容易消化的蛋白质蛋白质食品食品。

三、秋季腹泻的原因和症状

秋季腹泻的原因

1、消化系统不成熟: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又高,肠道负担重。如果喂养不当,如过多地加喂淀粉类、脂肪类食物,导致成分改变,或者一次进食过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导致腹泻。

2、免疫功能不成熟:婴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功能也不够成熟,当有病原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易造成腹泻。

3、轮状病毒感染:婴儿秋季腹泻主要由于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致病微生物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宝宝消化道),这种情况多发生于人工喂养儿,喂养时所用的器皿或食物如不经过消毒或消毒不佳,即有感染的可能。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这种情况多发生在8—12月,以10—11月份为最高峰。

4、温差大:秋季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气候变化引起感冒、腹部受凉以及各种感染也可导致腹泻。

秋季腹泻的症状

(1)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数患儿还会发热(常见于病程初期),一般为低热,很少高热;

(2)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左右,大于3次就应考虑秋季腹泻,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粘液或脓血,无腥臭味;

(3)半数患儿会出现呕吐。呕吐症状多数发生在病程的初期,一般不超过3天。

(4)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

(5)病程有自限性,病程一般5-7天,营养不良、佝偻病和体弱多病者,腹泻的时间可能更长。

四、秋季腹泻中医怎么治疗

湿热痢型

腹痛阵阵,痛而拒按,便后腹痛暂缓,痢下赤白脓血,黏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化湿,调气行血。

芍药汤加减。

白芍15g,黄连9g,黄芩12g,大黄6g,当归12g,木香9g,槟榔10g,金银花,川芎9g,麦芽12g,山楂15g,甘草6g。

方中以黄连、黄芩、大黄清热化湿解毒,兼以推荡积滞;白芍、当归、甘草行血和营,缓急止痛。金银花清热解毒;木香、槟榔理气导滞;川芎行气活血;麦芽、山楂消食化滞;甘草兼能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具有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止痛之功效。

疫毒痢型

起病急骤,高热,呕吐,继而大便频频,以致失禁,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感显著,更甚者津液耗伤,四肢厥冷,神志昏蒙,呕吐频繁,惊厥频频,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细欲绝。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白头翁汤加味。

白头翁20g,黄连10g,黄柏10g,黄芩12g,当归12g,地榆12g,木香6g,大黄9g,秦皮10g,金银花30g,茯苓15g,赤芍10g,牡丹皮10g,山楂15g,甘草。

方中以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秦皮清热解毒化湿;牡丹皮、地榆、赤芍、金银花以加强清热凉血解毒之功。当归补血活血:木香理气导滞;茯苓健脾化湿;山楂消食化滞;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合,具有清热解毒,调气行血,凉血止痢之功效。

寒湿痢型

腹痛拘急,痢下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里急后重,脘腹胀满,头身困重。舌苔白腻,脉濡缓。

温化寒湿,行气和血。

胃苓汤加减。

白术12g,苍术12g,桂枝9g,厚朴10g,炮姜6g,茯苓15g,陈皮12g,白芍,当归10g,木香9g,槟榔10g,麦芽12g,甘草6g。

方中苍术、白术、厚朴燥湿运脾;桂枝、茯苓、炮姜温化寒湿;陈皮、木香、槟榔理气导滞;当归、白芍活血养血,缓急止痛。麦芽消食化滞;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温化寒湿,调气行血,健脾和中,切中寒湿痢之发病机制。

 虚寒痢型

腹部隐痛,缠绵不已,喜按喜温,痢下赤白清稀,无腥臭,或为白冻,甚则滑脱不禁,肛门坠胀,便后更甚,形寒畏冷,四肢不温,食少神疲,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温补脾胃,收涩固脱。

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加减。

人参10g,白术12g,诃子6g,*6g,肉豆蔻9g,赤石脂15g,肉桂6g,炮姜6g,当归12g,补骨脂10g,白芍10g,木香6g,建曲12g,甘草6g。

方中赤石脂、诃子、*、肉豆蔻收涩固脱;人参、白术益气健脾;当归、白芍活血养血,缓急止痛;炮姜、肉桂、补骨脂温补脾肾阳气,暖中散寒。木香行气导滞;建曲消食化滞;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取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之意,温补、收涩、固脱之力较强,颇合虚寒痢之病情。

休息痢型

初痢、暴痢之后,长期迁延不愈,时发时止,腹胀食少,倦怠怯冷,常遇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发,发时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经常或间有赤白黏冻。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

温中清肠,调气化滞。

连理汤加味。

人参10g,白术10g,干姜9g,黄连9g,木香9g,槟榔10g,当归12g,山楂炭,甘草6g。

方中人参、白术、干姜、甘草温中健脾;黄连清除肠中湿热余邪:木香、槟榔调气行滞;当归养血活血:山楂炭化瘀消食治痢;甘草兼能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共成温中清肠,调气化滞之剂,用于久痢不愈、寒热夹杂、时发时止的休息痢,可谓药证相符。

阴虚痢型

痢下日久不愈,下痢赤白脓血黏稠,或下鲜血,腹脐灼痛,虚坐努责,食少口干。舌质红绛少苔,或舌光红泛津,脉细数。

养阴清肠。

驻车丸加减。

黄199g,阿胶10g烊化,当归12g,炮姜Sg,白芍12g,黄芩12g,瓜蒌,陈皮10g,沙参15g,石斛12g,山楂炭12g,甘草6g。

方中黄连、黄芩苦寒以清肠止痢;阿胶、当归养血活血;炮姜温中健脾,制黄连、黄芩苦寒之太过;沙参、石斛养血生津。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