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部位养生

怎么会得结石 结石如何预防

导读:(一)流行病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社会经济地位、饮食成份和结构、水分摄入量、气候、代谢和遗传等因素。

一、得结石的原因

怎么会得结石 结石如何预防

许多因素影响尿路结石的形成。尿中形成结石晶体的盐类呈超饱和状态,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不足和核基质存在,是形成结石的主要因素。

(一)流行病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社会经济地位、饮食成份和结构、水分摄入量、气候、代谢和遗传等因素。上尿路结石好发于20~5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年龄高峰为35岁。女性有两个高峰,30岁及55岁。在二次世界大战时,上尿路结石发病率降低,而其间隙期间以及近四十年来发病率大大上升,提示与经济收入和饮食结构变化有关。实验证明饮食中动物蛋白、精制糖增多,纤维素减少,促使上尿路结石形成。大量饮水使尿液稀释,能减少尿中晶体形成。相等高温环境及活动减少等亦为影响因素,但职业和气候等不是单一决定因素。

(二)尿液因素

1.形成结石物质排出过多:尿液中钙、草酸、尿酸排出量增加。长期卧床,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再吸收性高尿钙症),特发性高尿钙症(吸收性高尿钙症一肠道吸收钙增多或肾性高尿钙症-肾小管再吸收钙减少),其它代谢异常及肾小管酸中毒等,均使尿钙排出增加。痛风,尿持续酸性,慢性腹泻及噻嗪类利尿剂均使尿酸排出增加。内源性合成草酸增加或肠道吸收草酸增加,可引起高草酸尿症。

2.尿酸性减低,pH增高。

3.尿量减少,使盐类和有机物质的浓度增高。

4.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含量减少,如枸橼酸、焦磷酸盐、镁、酸性粘多糖、某些微量元素等。

解剖结构异常

如尿路梗阻,导致晶体或基质在引流较差部位沉积,尿液滞留继发尿路感染,有利于结石形成。

尿路感染

大多数草酸钙结石原因不明。磷酸钙和磷酸镁铵结石与感染和梗阻有关。尿酸结石与痛风等有关。胱氨酸结石是罕见的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尿中排出大量胱氨酸所致。

二、结石的诊断方法

怎么会得结石 结石如何预防

1.病史病史在肾结石诊断上极有帮助。腰痛与血尿相继出现时应先考虑肾结石。如有尿砂排出者基本可确诊。为查明结石病因,应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服药史、家族史、感染史等。[2]

2.实验室检查不仅可以用来辅助诊断结石,了解肾功能,而且也是分析结石病因和评估复发风险的主要手段。

(1)尿液检查尿巾红细胞常见,是提示结石的重要依据;白细胞出现说明存在尿路感染;结晶尿多见于贤绞痛发作期,通过观察结晶形态可以推测结石成分;尿pH常因结石成分不同而界;纫菌培养可以指明病菌种类,为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2)血液检查检查项目包括:95、磷、钠、钾、氯、尿酸、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肌酐、下状劳腺激素(PTH)等。甲状夯腺功能亢进者存在血钙升高、血磷降低、PTH升高‘肾小管酸中毒者常血氯升高、血钾和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捕风并发尿酸结石者血尿酸往往升高;尿素氮和肌酐是临床上评估总肾功能的坝用指标。

(3)结石分析结石成分分析是确诊结石性质的方法,也是制定纬石预防措施和选择溶石药物的重要依据,此外,它还有助于缩小结石代谢评估的范围。结石标本可经手术、碎石和自排取得。在常用的分析方法中,偏光显微镜法可以用来直接鉴定结石的晶体成分和结构;红外光语法可直接测定结石的化合物成分;化学定性法只是测定结石成分的原子团和院子,可供参考。结石分析时一般需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取长补短,方能使签定结果更加准确和完整。

全身性因素

①新陈代谢紊乱

②饮食与营养

③长期卧床

④生活环境

⑤精神、性别、遗传因素

泌尿系统的局部因素

①尿路感染

②尿路慢性硬阻

③异物

三、结石的预防方法

(一)养成多饮水的习惯

多饮水可稀释尿液,降低尿内晶体浓度,冲洗尿路,有利于预防结石形成及促使尿石排出,一般成人每日饮开水2000毫升以上,对预防结石有一定意义。

(二)解除尿路梗阻因素

积极处理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症等,以解除尿路梗阻。

(三)积极治疗尿路感染

(四)长期卧床病人,应鼓励及帮助其多活动,借以减少骨质脱钙,增进尿流畅通。

(五)调节尿液酸碱度

根据尿石成分,调节尿液酸碱度,可预防尿石复发,如尿酸盐、草酸盐结石在酸性尿中形成,磷酸盐、碳酸盐结石在碱性尿中形成。

(六)防治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应行手术治疗。

(七)饮食调节和药物预防

根据结石的成分适当的调节饮食,如草酸盐结石病人,宜少吃富含草酸的食物,如土豆、菠菜等,口服维生素B6,可减少尿中草酸盐的排出,口服氧化镁,可增加尿中草酸盐的溶解度。磷酸盐结石病人宜低磷低钙饮食,口服氯化铵酸化尿液,有利于磷酸盐的溶解。尿酸盐结石的病人,不宜进吃含嘌呤丰富的食物,如肝、肾及豆类,口服枸椽酸合剂或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使尿液pH保持在6.5以上。

专家指出由于尿路结石病因复杂,结石的高发生率及治疗后容易复发,仍是目前临床面临的挑战性难题之一。因此,在采取预防措施时应尽量考虑患者个体可能的具体原因,因人而异制定预防措施。

泌尿系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等,发作时主要有腰腹部剧痛,呕吐、恶心等症状。为了预防泌尿结石,减少结石疼痛的发作,应该多饮水,少吃含盐、含糖、含钙高的食品,同时还要多运动。

如果饮水过少,会使尿液过度浓缩,尿盐沉淀,增加结石形成的机会。而多饮水,会使尿量增加,能冲刷、清洁尿路,在有尿路感染的情况下,多饮水还能加强引流,有利于对感染的控制,降低感染结石的生成。因此,夏季应注意多饮水,至少保证保证每天饮水1-2斤。

另外,口渴时也最好不要过饮啤酒和其它硬度过高的的饮料。同时,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以免空气干燥,使身体丧失大量水分。经常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们更应注意增加饮水量,以补偿大量出汗所丢失的水分。要养成饮水习惯,主动多饮水,不要等渴了再喝水。

饮食上,少吃动物内脏,菠菜、豆腐,辣椒、果仁、咸鱼、咸肉、盐制品。另外,要多吃低钙饮食,少吃乳制品,因乳制品中含钙质较多。少吃糖,因为吃糖后尿中钙离子浓度、草酸及尿的酸度均会增加,也会增加结石形成的机会。

最后,预防泌尿结石,还要注意多运动,长期不活动,可增加尿沉淀机会而形成结石。

(八)预防“四少一多法”:

一多:多饮水、不憋尿每日饮水量要在3000~3500ml,饮水要分多次,并在全天中平均分配。

一少:少喝啤酒。酿啤酒的麦芽汁中含有钙、草酸和嘌呤核苷酸等酸性物质,他们相互作用,可使人体内的尿酸增加,成为形成肾结石的重要诱因。

二少:少吃肉类、动物内脏。因为肉类代谢产生尿酸,动物内脏是高嘌呤食物,分解代谢也会产生高血尿酸,而尿酸是形成结石的主要成分。

三少:少吃盐太咸的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而盐和钙在体内具有协同作用,且会干扰防治肾结石药物的代谢过程,食盐每天的摄入量应小于5克。

四少:少吃糖食糖后尿中的钙离子浓度、草酸及尿的酸度均会增加,尿酸度增加可使尿酸钙、草酸钙易于沉淀,促使结石的形成。

预防肾结石复发的方法:

肾结石有若干种类,一旦医师确认你的结石种类,改变生活习惯可以预防和减少结石的生长和发病。下列食物有助于减少复发的机会。

多喝水

不论你的结石属于哪一类,最重要的预防之道是提高水分的摄取量。水能稀释尿液,并防止高浓度的盐类及矿物质聚积成结石。合适的饮水量是达到一天排2升的尿液,就算足够。如果你一整天都在烈日下工作,你需要喝2加仑的水。

到底得喝多少水

一说到肾结石的防治,很多医生都会建议患者多饮水,多运动;那么防治肾结石,每天到底得喝多少水才够呢?这是很多人都在关心的问题。在此,结石病专家为您解答这个问题,防治肾结石,每天到底需要喝多少水。

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人体时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废物,这些废物必须不断地从体内排出,人体废物的主要排泄器官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除了担任“排污”任务外,还负责有益物质的吸收工作。肾脏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血液流过,由肾小球负责“过滤”,污物和杂质由它滤出来,“合格”的血液则重新流回体内去。正常人每天流经肾脏过滤的液体有1800毫升左右,可排出的尿液大约为1000~2000毫升。肾脏因为要接触体内各种各样的物质,因而有可能患病,尤以肾炎和肾结石为多。

日常生活中,喝水太少也是生长结石的因素之一,人体内的水分会随时随地从不同途径丧失,必须随时补充来保持平衡。在气候炎热的季节或大量运动、出汗后更应多饮水,避免尿液过分浓缩,防止尿中晶体沉积。

所以,正常的饮水量一般控制在每天2000毫升左右为宜;但这个是按常规来说的,实际的饮水量,是按每个人的消耗所需而定的;简单的说,就是“能喝多少就喝多少”,不能用标准来衡量,也不要刻意去控制。

补充纤维素

加食米糠,可以防止结石发生。

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维生素A是维持尿道内膜健康所必要的物质,它也有助于阻碍结石复发。健康的成年人,一天需摄取5,O00单位(Iu)的维生素A。一杯胡萝卜便能提供10,055Iu的维生素A。其他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尚有绿花椰菜、果、香瓜、南瓜、牛肝。(维生素A在高剂量时有毒。故欲补充维生素A之前,应先经由医师同意。)

补充营养素

西瓜是天然的利尿剂。要经常吃西瓜,且要单独吃,不与其他食物并用。西瓜有清净体内的作用,但勿与其他食物同时食用。

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胆管结石是指原发于胆管系统(包括肝内胆管)内的结石,结石的性质大多为含有多量胆红素钙的色素性混合结石,胆囊内一定存在结石。在我国,胆管结石多数属于这一类。继发性胆管结石是指胆囊内结石通过扩大的胆囊管进入胆总管而形成的结石,结石的形状和性质多与胆囊内的结石相同,多数呈多面形的胆固醇混合结石。继发于胆道感染的结石的外层带有胆红素钙沉着。

四、结石者的饮食健康

怎么会得结石 结石如何预防

各类结石患者的饮食禁忌

泌尿结石的饮食引

钙盐结石:限制钙盐的摄入,每日最多不能超过500毫克。每天要多吃酸性食物,如鱼、瘦肉、蛋、细粮等。

尿酸结石:避免含嘌呤的食物,如肝、肾、脑、肉汁、干豆等。多食用含碱性的食物,促进尿结晶的溶解。

胱氨酸结石:限制食用含甲硫氨酸丰富的食品,如蛋、禽、鱼、肉等。多吃碱性食物,多饮水。

结石患者科学饮食

1.慢食:首先吃饭速度不宜过快,“一口饭嚼30次,一顿饭吃半个小时”没这种方法还有更多好处如:健脑、减肥、美容、防癌。

2.早食:即三餐皆需早。早餐早食是一天的“智力开关”;晚餐早食可利于消化,预防肾结石。

3.杂食:杂食能充分体现食物互补的原理,是获得各种营养素的保证。可先从每天吃10种、15种食物做起。

4.素食:不是一点荤也不吃,素食是防治文明病的核心措施。

5.淡食:包括少盐、少油、少糖等,是预防肾结石的方法之一,

6.鲜食:绝大多数食物均以新鲜为上,许多“活营养素”可得以保持。提倡“鲜吃鲜做”、“不吃剩”。

7.洁食:“干净”包括无尘、无细菌病毒以及无污染物。

8,生食:并非一切均生食,而是“适合生食的尽量生食”。

9.冷食:吃温度过高的食物,对食道健康有害。低温可延寿,冷食还可增强消化道功能。

10.定食:定时定量进食,久之形成动力定型,这是人体生物钟的要求。

11.小食:21世纪进餐制以日进五餐或六餐为宜,三顿正餐外的小餐(上午10点、下午16点及20点左右)称为“小食”,具多重功效。它与平时所说的零食有别,后者无定时定量的概念,导致与正餐的矛盾。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