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情绪推理。
你把自己的情绪当作真理的证据。你的逻辑是:“我觉得自己像一颗瞎火的臭弹,所以我就是一颗臭弹。”这种推理是一种误导,因为你的感情反映了你的思想和信念。如果他们被扭曲了--许多情况下都是这样--,你的情绪就没有了合法性。可以作为情绪推理的例子有:“我觉得有罪,所以我肯定干过坏事。”“我感到有欠缺,所以,我一定是一个无价值的人。”“我没心情做事情,所以我最好躺在床上。”或“我很恼你,这表明你做得不好,而且总是想利用我。”
情绪推理在几乎你的所有症状中都有所体现。因为对你来说事情这么消极,所以你就假定它们是真的。你不会想到要去挑战创造出你感情的认知的有效性。
情绪推理的一个常见后果就是拖延。你回避擦桌子,因为你告诉自己:“我一想起脏兮兮的桌子就恶心,擦桌子是不可能的。”六个月后,你终于推了一下做了这件事。事实证明这件事是很让人满意的,并没有那么艰苦。你一直在愚弄你自己,因为你养成了一种让消极感情指导你行为方式的习惯。
8、应该陈述。
你试图通过说“我应该做这个”“我必须做这个”来激发自己。这种陈述会让你感到有一种压力和怨恨。矛盾的是,你最终会感到冷淡和缺乏动力。阿尔伯特·艾利斯将此称作“必须强迫症”,我称之为“应该”生活法。
当你把应该陈述往别人身上套时,你通常会感到灰心。第一次诊疗,我由于有急事晚了五分钟,新来的病人就想:“他不应该这么自我中心。他应该快一些。”这个想法使她感到心酸,心中充满怨恨。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陈述为你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绪紊乱。当你自己的行为在现实中没有达到标准时,你的应该不应该陈述就会使你讨厌自己,让自己感到羞耻和内疚。当其他所有人的行为没有达到你的期望时--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你会感到痛苦,并认为自己才是对的。你要么改变自己的期望以接近现实,要么永远被人类的行为搞得情绪沮丧。
9、贴标签与标签不当。
为个人贴标签意味着你基于个人所犯的错误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完全消极的自我形象。贴标签是过于概括的一种极端形式。其背后的哲学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就是看他所犯的错误。”当你开始用“我是一个……”这样的句式描述自己的错误时,你就有了绝好的为个人贴标签的机会。
给自己帖标签不仅是自己打击了自己,而且是非理性的。你的自我不能够和任何你做的某件事情相等同。你的生命是一系列复杂的,永远变动着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之流。换句话说,你更像一条河而不是一尊雕像。别再试图用消极的标签定义自己了,它们是非常简单、非常错误的。你什么时候因为你吃就认为你是一个“吃客”因为你呼吸就说你是一个“呼吸者”了?这完全是废话,但是当你根据自己某一方面的不足而为自己贴标签时,这种废话就变成了一种痛苦。
当你给别人贴标签时,你难免会产生敌意。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老板会把他不时会发怒的秘书称作“一个不合作的婊子。”由于贴上了这种标签,他会憎恨她,不时会跳起来指责她。反过来,她也会把他称作“感觉迟钝的沙文主义者”,而且一有机会就抱怨他。长此以往,他们就互相掌握了对方的要害,把对方的每一个缺点或不当之处都看作是对方没有价值的表现。
10、归己化。
这种扭曲是罪感之母!即便毫无根据,你也会假定自己应该为某一消极事件负责。你武断地认为事情的发生是你的过错,或反映了你的不足,即便在这件事上你并无责任。归己化使你充满罪感。你深受责任的麻痹与重负之苦,责任会迫使你把整个世界都压到自己肩上。你会在影响别人还是控制别人之间困惑。作为一名教师、顾问、家长、医生、销售员、经理,你肯定会影响和你交往的其他人,但是没有人会期望你控制他们。别人的所作所为最终是他们自己的责任,而不是你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