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中医养生

中医教你根据夏季气候变化进行养生

导读:那么,炎炎夏日,我们应该如何顺应夏季气候变化的特点进行养生呢?《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此为蕃秀。

中医自古强调“天人相应”,认为春夏秋冬四时气候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体气血阴阳的升降出入。所以,谈到养生,就认为必须顺应春夏秋冬四时气候的变化。那么,炎炎夏日,我们应该如何顺应夏季气候变化的特点进行养生呢?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意思是说:夏天三个月,是万物繁盛壮美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地之气交会,万物开始开花结实。人应当晚睡早起,不要对天长炎热感到厌倦,要使情绪平和不躁,使气色焕发光彩,使体内的阳气自然得到宣散,就像把愉快的心情表现在外一样。这样才能叫顺应夏天气候变化的特点,可以保护身体机能旺盛滋长。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使心气受伤,到了秋天又会由生疟疾之类的疾病。在这里,古人非常强调顺应夏季气候特点养生,对于预防疾病的重要意义。

一般说来,暑热是夏天的主气,夏季高温炎热,人们特别容易出现口渴,多汗,心烦气躁,甚至整日感到昏昏沉沉,疲乏无力,头晕脑胀,睡眠困难等不适。中医认为是因为暑热为阳邪,容易伤阴耗气,暑热又容易伤心气,导致心火不宁,心神不安所致。所以,夏季除了应该保证充足睡眠以外,应该适当进食冷饮、冷食,尤其应该多吃新鲜水果、应时蔬菜等。可以适当多饮茶水。因为饮茶不仅可以解渴,而且还有良好的消暑作用。尤其是绿茶,中医学认为其味苦甘性偏寒,归心、肺、肝、胃经,功能清头目,除烦渴,消食化痰利尿。《神农食经》谓之“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睡,有力悦志。”《汤液本草》谓之“清头目,治中风昏愦,多睡不醒”。提示饮茶可以清利头目、醒神,所以可用治头痛、头目不清利。《随息居饮食谱》更指出:茶叶可以“清心神,醒睡除烦,凉肝胆,涤热消痰,肃肺胃,明目解渴”。《日用本草》也指出:茶叶可以“除烦止渴,解腻醒神”。很适合于夏季饮用,尤其是习惯于高脂蛋白饮食,整日沉迷于醇酒美味的现代人饮用。而苦丁茶更具有清泄肝火作用,所以更适合于有肝火上炎病机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目赤口苦、心烦易怒的高血压病患者饮用。

另外,也可以就地取材,采集竹叶、银花等泡水当茶饮用。其中,如竹叶甘淡而寒,归心肺胃经,功能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本草别录》谓之“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本草正义》谓之“退虚热烦躁不眠,止烦渴,生津液,利小水,解喉痹”。提示竹叶可以清热除烦,更可以导心火下行,所以可用于治疗夏季烦渴、睡眠时间不足,心火上炎,口舌生疮,烦扰不安,小便淋漓涩痛,泌尿系感染者。蔬菜中如丝瓜、黄瓜、苦瓜等,非常适合于夏季食用。其中,苦瓜味苦性寒,归心、肝、胃经。李时珍《本草纲目》指出:“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夏季食用可以清暑热,止烦渴。野菜之中,如蒲公英,夏季热水烫过之后,用大蒜泥、食盐调拌,滋味相当不错!中医认为其性苦甘寒,归肝胃经,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痈。《本草备要》指出:“专治乳痈、疔毒,亦为通淋妙品”。临床上可除了用治各种痈肿疮疖以外,还可用于泌尿系感染、高血压、便秘等。败酱草又名苦菜,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功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神农本草经》谓之“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马鞍热气”。《日华子本草》认为:“治赤眼,障膜,胬肉,……赤白带下”。夏秋季节未开花时采集,用热水烫过之后,用大蒜泥、食盐调拌,非常美味。直接洗净后,蘸酱佐餐,味道也很奇特。马齿苋性味酸寒,归大肠与肝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本草纲目》谓之“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马齿苋夏季采集,开水煮过,加大蒜泥和食盐、香油调拌,也可佐餐。与白面等同拌后,上锅蒸熟,加蒜泥、食盐、香油,食用,味道很不错。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