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儿科 > 小儿感冒

小儿夏季感冒的类型表现有哪些?

导读:胃肠型感冒强强,4岁,近三天发热38℃左右,头晕、头痛,疲乏无力、食欲不好,有时恶心,并伴呕吐,每日1-2次,腹痛,大便稀溏,每日二次。

小儿感冒时孩子常见病,一年四季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发病。夏季,因为天气炎热,更容易患感冒,所以妈妈要多注意孩子的身体状况,要及时做好护理工作。那么,小儿夏季感冒的类型表现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编给大家进行简单的类型介绍,主要有三大类型。

1、疱疹性咽炎

小宝,1岁半,突然高烧39℃以上,而且流口水、不吃奶、不吃饭,哭闹烦躁、夜间睡眠不宁。去医院化验血常规白血球正常。大夫耐心的检查看到晓宝的嗓子里有很多小疱疹。宝宝因为咽痛所以哭闹不安、拒食、流口水。医生诊断为“疱疹性咽炎”。

“疱疹性咽炎”是小儿感冒的一种特殊表现,夏秋季节多见。常在托儿所、幼儿园有小流行,婴幼儿多一些。是由一种称为“柯萨基病毒A组”引起的,因此多数孩子血液中白血球不升高或下降(细菌感染时白血球常常升高,病毒感染白血球正常或降低)。疱疹性咽炎临床症状有发热、咽痛,在口腔里、软腭上和扁桃腺、悬雍垂上出现小疱疹。疱疹的初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围红晕,以后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以后变成小溃疡。多数可见丘疹、疱疹和溃疡同时存在。孩子往往因为咽痛而流涎、拒食。婴幼儿因为不能诉说咽痛,所以日夜哭闹,不能睡眠。一般病程在7天左右。

对疱疹性咽炎的治疗,应该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如果病情比较重孩子高烧,不能进食,可以静脉点滴病毒唑之类的药,对病毒有效。病轻者可口服新博林或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并且应对症治疗,如用一些退热药。中药可以口服抗病毒口服药、板蓝根冲剂、静脉点滴双黄连注射液。高热可以用紫雪散、羚羊角粉等。汤药常用银花、连翘、板蓝根、薄荷、生石膏、竹叶、生地等清热解毒的药。

孩子患疱疹性咽炎时,应多饮水有利于降温。吃有营养而且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米粥、果汁。饮食应少量多次,不要给孩子吃辛辣、甜腻或油炸的食品。

2、咽结膜热

晓刚,3岁多,发热二三天,体温在38~39℃之间,尤其是下午和夜间体温更高。两眼红赤,颈部淋巴结肿痛。妈妈带晓刚到医院,化验血液白血球总数正常。医生检查孩子的心肺都正常,咽部充血红赤,颈部淋巴结肿大如黄豆大小。诊断为“咽结膜热”。

咽结膜热是小儿夏季流行的另一种特殊感冒类型。常是由腺病毒(主要是3型、1型、7型)引起的。临床表现发热、嗓子痛,咽部明显充血、红赤。还可见两眼泸泡性结膜炎,两眼红赤,此种结膜炎分泌物不多。而且还可引起耳前淋巴结肿大,因为发热、咽部红赤、眼结膜红赤,故称为“咽结膜热”。本病多在5-6天内痊愈。

治疗咽结膜热的方法与疱疹性咽炎大致相似。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可以静脉点滴或口服抗病毒的药物如新博林、利巴韦林、病毒唑等。若病毒合并细菌感染也可以同时服用抗菌素如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还应该对症处理除用退热降温药外并应用一些能抗炎的眼药如用利福平眼药水点眼或红霉素眼药涂眼每日二次。中药可口服小儿热速清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药、清开灵口服液均可。汤药应以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为主如用野菊花、大青叶、薄荷、紫草、赤芍、丹皮、黄苓等。

护理时应注意多饮水,补充既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饮食。注意孩子的眼睛护理,每天用干净而柔软的小毛巾蘸温水洗眼二三次后点上眼药。给孩子勤洗手并剪短指甲,不让孩子用脏手揉眼睛。

3、胃肠型感冒

强强,4岁,近三天发热38℃左右,头晕、头痛,疲乏无力、食欲不好,有时恶心,并伴呕吐,每日1-2次,腹痛,大便稀溏,每日二次。妈妈带孩子就诊,医生先给孩子查大便常规,结果正常,不是肠炎引起的发热。再看看晓强的咽部充血,诊脉滑数,舌红上面有一层又白又腻的舌苔。中医辨证属于暑热感冒,也就是“胃肠型感冒”。

总之,轻松应对小儿感冒,掌握要点是关键。孩子的抵抗能力比较低,所以很容易患上各种感染,做好预防措施很重要。小儿感冒,其实在家就可以处理,当孩子的病情比较严重时,尤其是在流行性感冒时期,就不要掉以轻心,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希望以上内容能够给您带来帮助,祝早日康复!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