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肿瘤科 > 大肠癌

常规的大肠癌的诊断室怎样的呢?

导读:对结肠的平坦型病变,常规观察难以确认,选择超声内镜辅助观察,可以确定病变起源于肠壁的哪一层,或病变浸及的深度和范围。

我们可能会发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大肠癌患者,这说明大肠癌的危害越来越大了。只有及时的发现大肠癌,并及时的治疗,才能减少大肠癌的危害。那么对于大肠癌早期如何进行诊断你都知道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大肠癌的诊断。

1肠镜操作方法

医生操作肠镜的熟练程度及采取的方法,对检出的结果有较大差异。专家认为:应采用单人操作法,使肠镜操作动作更协调,能更加准确地观察病变的细微结构。国内95%的医生采用双人操作的落后方法,应尽快淘汰;肠镜检查进镜时间3~5min,退镜不少于7min;每一肠段,反复进退镜观察不少于3次;应尽量正面观察,反复地吸气、充气,有利于消除盲区,尤其是皱襞后面不易观察的病变;放大内镜,应从低放大倍率开始,逐渐扩大到最大倍率观察,利于病变性质的判别。

2放大内镜

放大肠镜的使用,达到分辨病变微细结构、腺体形态甚至细胞结构改变的目的。目前,一般放大内镜可放大成像200倍。这种放大内镜检查的目的,是通过观察腺管开口类型及变化确认病变。已接近组织学诊断,对表浅型病变包括Ⅱc病变的定性诊断很有帮助。而比较新的两种结肠镜检查技术:细胞内镜(en-docytoscope)和显微内镜(endomicroscope),其分别达到对细胞扩大1125倍及对内镜成像放大1000倍,前者可见细胞核和细胞结构,后者可看细胞和亚细胞结构。对炎症性肠病癌变的诊断率与金标准比较,准确性达到90%。但是单纯使用放大内镜检查,对平坦型和浅凹型腺瘤易漏诊。这类腺瘤较之隆起型病变,癌变时间早,恶性程度高,进展速度快。

3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EUS),尤其是20Hz超声内镜及其超声探头的开发,使其对黏膜病变的辨别能力大大提高,在常规内镜检查的基础上做EUS,可显示黏膜面及黏膜以下各层组织的变化,根据癌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判断癌的浸润深度。如黏膜内癌(m癌)、黏膜下层癌(sm癌)。固有肌层癌(pm癌)、浆膜层癌(ss,s癌)。对结肠的平坦型病变,常规观察难以确认,选择超声内镜辅助观察,可以确定病变起源于肠壁的哪一层,或病变浸及的深度和范围。有报道,EUS对黏膜下肿瘤和肠外压性隆起诊断率均为100%,明显高于单纯肠镜检查(43.48%和43.75%)。EUS对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与病理的符合率为97.97%。

以上就是对大肠癌患者诊断的介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能够让大家重视起来大肠癌。由于各种原因大肠癌患病极易发生,希望大家能够多加注意。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希望大肠癌患者能早日康复。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食物与运动热量消耗转换

相关菜谱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