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食疗养生

知母的作用,之母的主要作用

导读:知母中国各地都有栽培,抗旱抗寒能力强,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长,是绿化山区和荒原的首选品种,全年各季节都能播种,主要是春播或夏播。

一、之母的基本介绍

知母(拉丁学名:AnemarrhenaasphodeloidesBunge)也叫毛知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叶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形,花茎自叶丛中长出,圆柱形直立,总状花絮,成簇,生在顶部成穗状;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果实长椭圆形,内有多数黑色种子,花果期6~9月。

知母中国各地都有栽培,抗旱抗寒能力强,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长,是绿化山区和荒原的首选品种,全年各季节都能播种,主要是春播或夏播。

该种干燥根状茎为著名中药,性苦寒,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利大小便之效。属清热下火药,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有"毛知母"与"知母肉"之分。最主要产区在河北。中药别名:兔子油草、大芦水、妈妈草、蒜瓣子草、羊胡子根、地参等。

知母为多年生草本。叶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形,长33~66厘米。花茎自叶丛中长出,直立,圆柱形,总状花絮,花淡紫色。果实长椭圆形,内有多数黑色种子。根茎横生于地下,略呈扁圆形,上面密生金黄色长绒毛。根茎横走,其上残留许多黄褐色纤维状的叶基,下部生有多数肉质须根。叶基生,线形,长15~70cm,宽3~6mm,基部常扩大成鞘状,具多条平行脉,而无明显中脉。花葶直立,不分枝,高50-100cm,其上生有尖尾状的苞片,花2~3朵成一簇,生在顶部成穗状;花被6片,2轮,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雄蕊3枚;子房上位,3室,蒴果长圆形,具体6条纵棱。花期5~8月,果期8~9月。

二、知母用药须知

1、用于温热病、高热烦燥、口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之症及肺热喘咳、痰黄而稠。知母苦寒,上能清肺热,中能清胃火,故适用于肺胃有实热的病症。本品常和石膏同用,可以增强石膏的清热泻火作用。

2、用于阴虚发热、虚劳咳嗽及消渴等症。知母能泻肺火而滋肾,故不仅能清实热,且可清虚热。在临床上多与黄柏同用,配入滋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治阴虚火旺、潮热骨蒸等症。又本品配养阴润肺药如沙参、麦冬、川贝等品,可用于肺虚燥咳;配清热生津药如天花粉、麦冬、粉葛根等品,可用治消渴。

3、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凉胃,下能泻肾火。配以黄芩,则泻肺火;配石膏,则清胃热;配黄柏,则泻肾火。知母既能清实热,又可退虚热,但它滋阴生津的功效较弱,用于阴虚内热、肺虚燥咳及消渴等症,须与滋阴药配伍,始能发挥它的作用。本品能润燥滑肠,故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三、之母的主要作用

1、热病烦渴

知母味苦甘而性寒质润,苦寒能清热泻火除烦,甘寒质润能生津润燥止渴,善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者,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伤寒论》)。

 2、肺热燥咳

知母主入肺经而长于泻肺热、润肺燥,用治肺热燥咳,常配川贝用,如二母散(《证治准绳》);若配杏仁、莱菔子,可治肺燥久嗽气急,如宁嗽煎(《奇方类编》)。

3、骨蒸潮热

知母兼入肾经而能滋肾阴、泻肾火、退骨蒸,用治阴虚火旺所致骨蒸潮热、盗汗、心烦者,常配黄柏、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等药用,如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4、内热消渴

知母性甘寒质润,能泻肺火、滋肺阴,泻胃火、滋胃阴,泻肾火、滋肾阴,可用治阴虚内热之消渴证,常配天花粉、葛根等药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5、肠燥便秘

知母功能滋阴润燥,可用治阴虚肠燥便秘证,常配生地黄、玄参、麦冬等药用。

四、知母治病偏方

1.治伤寒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或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甚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或伤寒脉滑而厥、里有热: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白虎汤)

2.治伤寒狐惑、咽喉涩痛、口唇破、吐脓血:知母(焙)一两石膏二两黄芩(去黑心)、甘草(炙、锉)各三分,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糯米一匙、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圣济总录》知母汤)

3.治久近痰嗽、自胸膈下塞停饮至于脏腑:知母、贝母各一两为末巴豆三十枚去油研匀,每服一字。用姜三片、二面蘸药、细嚼咽下便睡,次早必泻一行,其嗽立止.壮人乃用之,一方不用巴豆。(《医学集成》)

4.治久嗽气急:知母(去毛切)五钱(隔纸炒)杏仁(姜水泡去皮尖焙)五钱,以水一钟半,煎一钟,食远温服。次以萝卜子、杏仁等分为末,米糊丸服五十丸姜汤下以绝病根。(《卫生杂兴》)

5.治肺家受燥咳嗽气逆:知母、石膏、桔梗、甘草、地骨皮,水煎服。(《症因脉治》知母甘桔汤)

6.治伤寒胃中有热、心觉懊恼、六脉洪数或大便下血:知母二钱、黄芩二钱、甘草一钱,水煎热服。(《扁鹊心书》知母黄芩汤)

7.治肺劳有热、不能服补气之剂者:知母(炒)、贝母(炒)等分为末服。(《医方集解》二母散)

8.治气虚劳伤、面黄肌瘦、气怯神离、动作倦怠、上半日咳嗽烦热,下午身凉气爽、脉数有热者:知母三钱、黄柏三钱、人参二钱、麦冬五钱、广皮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症因脉治》知柏参冬饮)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食物与运动热量消耗转换

相关菜谱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