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幼儿保健

新生儿溶血黄疸病因有哪些因素 婴儿黄疸反复原因

导读:婴儿黄疸反复原因婴儿黄疸反复原因:1引起肝外胆管阻塞的常见疾病,有胆总管结石、狭窄、炎性水肿、蛔虫、肿瘤及先天性胆道闭锁等。

一、新生儿溶血黄疸病因有哪些因素

新生儿溶血黄疸病因:

(1)新生儿溶血症

(2)胆道闭锁:目前已证实本症多数是由于宫内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生后进行性胆管炎、胆管纤维化和胆管闭锁;若管壁薄弱则形成胆总管囊肿。多在出生后2周始显黄疸并呈进行性加重;粪色由浅黄转为白色,肝进行性增大,边硬而光滑;肝功改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3个月后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

(3)母乳性黄疸:大约1%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血清胆红素可高达342μmol/l(20mg/dl),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可发现。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诊断。目前认为是因为此种母乳内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内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已有学者认为是此种母乳喂养患儿肠道内能使胆红素转变为尿、粪胆原的细菌过少所造成。

(4)遗传性疾病: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在我国南方多见,核黄疸发生率较高;其他如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

(5)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

二、婴儿黄疸反复原因

婴儿黄疸反复原因:

1引起肝外胆管阻塞的常见疾病,有胆总管结石、狭窄、炎性水肿、蛔虫、肿瘤及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引起胆管外压迫而导致胆总管阻塞的常见疾病或原因,有胰头癌、胰头增大的慢性胰腺炎、乏特壶腹癌、胆总管癌、肝癌以及肝门部或胆总管周围肿大的淋巴结癌肿转移等。

2肝内胆管阻塞又可分为肝内阻塞性胆汁郁积与肝内胆汁郁积。前者常见于肝内胆管泥沙样结石、癌栓多为肝癌、华支睾吸虫病等;后者常见于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郁积症如氯丙嗪、甲睾酮、口服避孕药等、细菌性脓毒血症、妊娠期复发性黄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少数心脏或腹部手术后等。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系指胆红素的代谢有先天性的缺陷,发病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年,常有家族史。如在婴幼儿时期未死亡而能存活下来者,其黄疸可反复出现,常在感冒或运动、感染、疲劳后诱发,但患者一般健康状况良好。这类黄疸临床上较少见,有时易误诊为肝胆疾病。

三、如何有效预防溶血性黄疸

预防新生儿黄疸的方法: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5、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6、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7、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8、婴儿出生后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四、治疗黄疸的方法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而引起的血中胆红素升高,出现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的临床现象。新生儿黄疸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其中病理性黄疸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时,病情严重者可因脂溶性游离胆红素增加而透过血脑屏障,引起严重脑细胞损害即胆红素脑病。因此,治疗新生儿黄疸应确诊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请看具体介绍:

一、西医治疗:

生理学黄疸无须治疗,病理性黄疸应根据不同病因进行治疗,比如针对溶血性贫血、感染性黄疸等进行相对应治疗。但病理性黄疸可能导致核黄疸,所以及时降低过高的胆红素水平时非常重要的。下面介绍接种降低血胆红素的方法:

(1)光照疗法: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及睾丸用黑布遮盖,用单光或双光照射,持续24——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公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2)酶诱导剂:常用*,剂量:5-—6mg/kg/日。

能自愈多喂糖水可使黄疸加快消退,不必治疗。但遇黄疸较严重时应予光疗并作进一步检查,以防夹杂病理性黄疸。

(3)换血疗法(exchangetransfusion):作用:①换出部分血中游离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②换出血中大量胆红素,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③纠正贫血,改善携氧,防止心力衰竭。

二、中医治疗:

(1)寒湿阻滞:面目皮肤发黄,色淡而晦暗,或黄疸日久不退,神疲困倦,四肢欠温,纳少易吐,大便溏薄色白,小便短少,或腹胀气短,舌淡苔腻。

治法:温中化湿,益气健脾。

方药:茵陈10克、太子参10克、白术10克、干姜1克、附子3克、茯苓10克。

(2)淤积发黄: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暗,日渐加重,腹满纳呆,神疲少动,食后易吐,胁下痞块,小便短黄,大便灰白,或见淤斑,唇色暗红,舌质色紫暗或有淤点、苔黄,指纹沉滞。

治法:化淤消积,利疸退黄。

方药:菌陈10克、栀子2克、柴胡6克、茯苓6克、白术6克、桃仁6克、当归6克、白芍6克、制军2克、,甘草2克。

(3)湿热熏蒸:面目发黄,黄色鲜明,精神不振,不欲吮乳,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病情较重者,可见神昏,抽搐。

温馨提示:新生儿黄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延迟喂奶(开奶晚)、呕吐、生时及生后缺氧、寒冷、胎粪排出晚均可加重生理性黄疸。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