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常识 > 健康饮食

“减肥话梅”骗术揭秘

导读:4月初,自称负责该产品售后服务的“客服代表”打来电话,推荐戴小姐购买“中科院广州分院专家”为其量身定做的“瘦身配方”。

中科院广州分院保安主管赵光波,在该院上班已有3年,这期间时来该院找2号楼“专家”的人每年至少有20多次,“这个星期就有四五次了”。赵光波证实,该院并没有所谓的“张清华主任”“蓝助理”等人,也没有经营减肥产品的机构和公司;而2号楼,多年前就因建设需要拆掉了。

赵光波回忆,5月初,有两个年近40岁的广州本地妇女也来这里找“2号楼办公的专家”,她们反映在购买减肥药办卡中向对方帐户上汇了20多万元,“找到这里后,对方电话就打不通了”;就在5月23日,也有一对夫妻来找“2号楼的专家”,“他们说是帮朋友问,买减肥药后被骗了。”通常这个时候,保安们都会指引他们去附近的黄花岗派出所报警,“警察也来过好几次了”。

黄花岗派出所的一名警员向南都记者证实,确有受害者反映购买“中科院专家”减肥产品而被骗。按照办案程序,受害者应在汇款发生地所在派出所立案,“我们这里登记受骗者反映后,会移交给当地派出所处理”。

2万多元钱打水漂,等于一年都白干了,小戴叹了口气,无奈地接受残酷的事实。

“专家配方”全是假药

由“中科院专家”研制出来的减肥产品、开出的配方,又是怎样的“灵丹妙药”?在向南都记者反映受骗经历时,小戴带来了那些减肥产品。尚未吃完的一盒“纤梅水果瘦”,包装盒为玫红色,上面用中文、韩文两个版本标注,乍一看使人以为是韩国进口产品。但包装盒上显示的厂址,却在福建漳州市。此外,该包装盒上仅有“闽卫食证字[2007]第350203-000738号”的卫生许可证号,但在功效一栏却宣称“具有降脂,减肥,,通便排毒,美容养颜,抗衰老等功效”。

同仁堂佛山药店医生欧阳巩林教授介绍,从外包装上的信息看,“纤梅水果瘦”只是一种食品,连保健食品都谈不上。保健食品需取得国家食药监局颁发的保健食品批文,包装上都有一个“小蓝帽”标志,“这个"小蓝帽"来得可不容易,保健食品需对人体有保健功效,对各种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经过严格审批后才拿得到批号”。

根据外包装上的订购热线,南都记者数次拨打,但一直无人接听。在百度上输入“纤梅水果瘦”字样,则跳出342000篇相关网页。网络上,出售这种产品的网店数量众多,宣传文字、图片千篇一律,但每个销售网页价格各异,20盒装的一个疗程产品最低的135元,最高的卖408元不等。除了大量的销售网店外,也有不少网友发帖咨询使用效果如何、怎样买到正品等等。

南都记者还对小戴收到的“专家配方减肥产品”,一一进行调查。其中,多个产品均为冒牌货:所谓的“苦瓜清脂胶囊”,其外包装盒上的批文在国家食品药监局网站检索时,被发现系冒用“美媛春口服液”批号;外包装上有“小蓝帽”保健食品标签的“肚腩消清赘减肥胶囊”,却仅打出了“食字头证号”,明显存在漏洞;而外包装为“NolichitosanSlimming”的两盒产品,则全部为英文标注,在国家食药监网站上并未查到该产品的相关信息。

“水果瘦”虚假宣传曾被通报

国家工商总局网站上显示,去年9月,工商总局曾点名通报17个典型的电视直销广告涉嫌违规,其中减肥产品“水果瘦”名列首位。据通报,“水果瘦”广告中存在以下问题:以普通食品宣传减肥、通便、排毒功能;夸大效果;虚假宣传。国家工商总局表示,将依照法律法规,对有关责任主体进行严厉查处,以切实净化广告市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南都记者查询了解到,“纤梅水果瘦”实为厦门新广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记者曾以普通消费者名义咨询该公司一名客服代表,其表示,因在浙江、上海、北京、广东等地发现几种冒用该公司厂名厂址、商标、生产批号、产品批号的假冒“纤梅水果瘦”产品,该公司已在去年9月停止生产该产品。

行医多年的欧阳巩林对目前保健品市场上的一些乱象颇有了解,“一些商家为了牟利,将一些普通食品大肆宣传为具有保健功能,这些食品的包装标签与保健食品标签相似,但没有保健食品的"小蓝帽"标志。这就是打了擦边球,到底有没有效很难说。此外,更有一些无良厂家假冒正规厂家的批文、证号、QS标志来销售"三无"产品,在广告宣传上则故意混淆食品、保健食品与药品的概念,虚假宣传夸大疗效,诱使消费者上当”。在他看来,目前打着减肥保健旗号的多数产品,临床效果很难达到宣传功效。

解套

“上了两次当后,第三次就应该醒水,怎么可能两次吃了无效,第三次还会有效,而且退回钱给你呢?”

---广州消委会商品投诉部主任何建安

骗术大观分工诱哄逐步套牢

据南都记者调查,此类邮购减肥药连环被骗的事件时有发生,消费者上当的过程惊人相似:邮购某产品→接到售后电话→专家开药→以“返还前款”为由继续要钱。在此过程中,团伙成员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假扮成“售后客服”、“专家”、“级别更高的教授”、“财务总监”等角色,极可能“一人分饰多角色”;此外,该团伙深谙消费者急于拿回此前受骗损失的心态,有步骤一步步加价套牢他们,直至消费者多次上当后醒悟才罢手。

去年3月,深圳市一名黄小姐也曾遭遇连环骗局。起初,她在某商场花了200多元购买一种名叫“美体”的减肥药,服用后并没有见效。半年后,自称该减肥药生产公司售后客服,给她打来电话。客服代表声称“没有效果会影响该公司声誉,一定要帮你达到效果”,之后粉墨登场的“医生”给她开出了1666元的“配方药”。“配方”并未见效后,级别更高的“刘教授”又给她开出“量身药方”,并声称“如果无效,之前的钱都可以返还”。由于想拿回被骗的1000多元钱,黄小姐前后四次汇出9000多元。最终,她的体重不仅没减下来,脸上还长出了很多痤疮。去年9月底她来广州寻人时,对方电话已停止使用,而所谓的“专家”也查无此人。由于找不到被投诉人,消委会无法进行调解。广州市消委会表示,遇到这种情况,事主可以报警,警方将以诈骗案进行处理。

如何防守消委会:核实身份保存证据

广州市消委会商品投诉部主任何建安提醒,邮购此类商品时要清醒分析,不要因小失大,“上了两次当后,第三次就应该醒水,怎么可能两次吃了无效,第三次还会有效,而且退回钱给你呢?”

佛山市消委会投诉部主任欧艳萍介绍,目前该会暂未接到消费者反映此类连环诈骗案件。该会办公室主任杨丽萍为消费者支招称,在邮购商品或是接到电话推销前,最好多留个心眼,在互联网上将对方推销的商品详细搜索,看看网友如何评价。如发现异常,应谨慎消费。在遇到电话推销时,不要一味相信对方的承诺,也不要贪图小便宜,切记核对对方身份。在交易过程中,也应有证据保存意识,以免上当受骗后投诉无绪。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食物与运动热量消耗转换

相关菜谱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