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8:休假可以解决抑郁。
这种说法并不对,实际上,休假只能说可以部分缓解抑郁。
抑郁由环境诱发,无论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脱离诱发环境,都对抑郁的缓解有帮助,这是肯定的。但是脱离了诱发抑郁的环境,消极思维模式依然存在,那是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已经形成习惯的,根深蒂固的。既然消极的思维模式和我们是一体的,那么恐怕我们跑到天涯海角,它也会如影随形。
更何况,我们迟早是要回来的。暂时忘却烦恼并不等于摆脱了烦恼,到了回来那天,诱发环境依旧、消极思维模式依旧,抑郁也就依旧。
误区9:目的达到,抑郁就会消失。
如果人生只有一个目的的话,抑郁在目的达到之后确实会消失。但是谁的人生只有一个目的呢?人本来就是目的动物,每一个行为和抉择都贯穿着目的,谁又能保证100%的没有遗憾?那么每一次失落,都可能成为抑郁症被诱发的导火索。
更何况,有些目的本身就是偏执的。比如一个失恋的年轻人,他很可能出现的偏执的目的是:我一定要让爱人回到自己身边。于是一次又一次纠缠,一次又一次被拒绝,终于有一天得了抑郁症(这算运气好的,否则真的出现了燥狂或精神分裂,还可能造成悲剧)。
这样牵强的目的,本身就是一种消极思维模式作祟,达到了又如何?即使爱人回来了,快乐也是暂时的,因为他的消极思维模式会找另一个突破口来折磨他。
误区10:抑郁症只是个别人的问题。
千万不要这么想。
还是上面那句话:抑郁症,环境是诱因,消极思维模式是主导。
而消极思维模式,几乎人人都有那么一、两个。只要有一个存在,那么发生抑郁症的可能性就存在,区别只不过是轻重缓急罢了。不过好在运气不坏,能够诱发抑郁症的环境未必人人都遇得到。但是辨正的看,既然你不知道你的消极思维模式是什么,那么这种消极思维模式所敏感的环境,你怎么知道你遇不到呢?
实际情况是,都市人因为身处更复杂的人际环境当中,感受更多的矛盾冲突,因此容易被抑郁困扰。相应的,都市人遭遇抑郁症的比例就更高。而都市白领女性,是抑郁症尤其偏爱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