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内科 > 消化科 >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 lǎo nián rén xiāo huà xìng kuì yáng )
分享到:
收藏(0)
简介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disease,PUD)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此得名。溃疡是指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者而言,故不同于糜烂,一般指胃溃疡(gastric ul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病情较年轻人严重,但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易于发生并发症,传统治疗方法疗效较差,而侵袭治疗因伴发疾病受到限制。尽管近年消化性溃疡的诊疗取得了进步,但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死亡率反而有增高的趋势,因而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医疗知识

基本知识

  • 是否医保:
  • 易感人群:老年人
  • 患病比例:10%
  •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 并发症:幽门梗阻、 胃溃疡

治疗常识

  • 挂号科室:内科 消化内科
  •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性治疗 康复治疗
  • 治疗周期:3个月
  • 治愈率:70%
  • 常用药品: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盐酸雷尼替丁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30000元)

温馨提示:酒、咖啡、浓茶、可口可乐等饮料能刺激胃酸分泌增多,易诱发溃疡病。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宜吃食材更多宜吃食材>>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忌吃食材更多忌吃食材>>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一、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饮食禁忌

一、饮食适宜: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二、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瘦肉高蛋白食物。蒸鸡蛋羹吃。

稀饭。高营养、易消化食物。熬小米粥。

香蕉水果中含有大量的C和钙,磷,铁等物质,能为人体补充C。可以直接吃。

三、饮食禁忌: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四、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腌酱菜。含粗纤维较多食物。不利于消化尽量减少食用

浓茶。刺激性食物,均可导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不利于溃疡的愈合。注意饮食卫生,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饥饱适中,细嚼慢咽,是促进溃疡愈合的良好习惯。

咖啡刺激性食物。应忌辛辣、咖啡、浓茶、汽水、酸性饮料、糯米食品、过多油炸食物等。

五、老年人消化性溃疡饮食原则

酒、咖啡、浓茶、可口可乐等饮料能刺激胃酸分泌增多,易诱发溃疡病。吃精制低纤维素食物者比吃高纤维素者溃疡发病率高。

二、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概述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粘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空肠以及具有异位胃粘膜的Meckel憩室。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本病确诊后一般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包括内科基本治疗、药物治疗、并发症的治疗和外科治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目的在于:①缓解临床症状;②促进溃疡愈合;③防止溃疡复发;④减少并发症。但目前现有的各种疗法尚不能改变消化性溃疡的自然病程和彻底根治溃疡。

十多年来,消化性溃疡者中老年人的比率呈增高趋势。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者比率较高,疼痛多无规律,饮食不振、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贫血等症状较突出。老年人中位于胃体上部或高位的溃疡以及胃巨大溃疡较多见,需与胃鉴别。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者比率较高,疼痛多无规律,饮食不振、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贫血等症状较突出。

三、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病理特征

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近十多年来的大量研究充分证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一)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感染率高。如能排除检测前患者服用过抗生素、铋剂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等因素,DU患者的Hp感染率为90%-100%,GU为80%-90%。样Hp感染者中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性亦显著增加。前瞻性研究显示,Hp感染者中大约15%-20%的人可发生消化性溃疡。

(二)根据Hp可促进溃疡愈合和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根除Hp而无抑制胃酸分泌作用的治疗分按可有效愈合溃疡;用常规抑制为散分泌药物治疗疗效不理想的所谓难治性溃疡,在有效根除Hp治疗后,得到痊愈;应用高疗效Hp方案治疗1周,随后不再给予抗溃疡治疗,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溃疡的愈合率高于或等于应用常规抑制胃酸分泌药连续治疗4-6周的愈合率。这些结果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了根除Hp可促进溃疡愈合。飞扬频繁复发曾是消化性溃疡自然史的主要特点之一。用常规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后愈合的溃疡,停药后飞扬的年复发率为50%-70%。根除Hp可使DU、GU的年复发率降至5%以下,从而使绝大多数溃疡患者得到彻底治愈。此外,根除Hp还可显著降低消化性溃疡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三)Hp感染改变了粘膜侵袭因素与防御因素之间的平衡。Hp凭借其毒力因子的作用,在胃型粘膜(胃和有胃化生的十二指肠)定植,诱发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损害局部粘膜德国防御/修复机制;另一方面,Hp感染可增加促胃液素和胃酸的分泌,增强了侵袭因素。这两分析的协同作用造成了胃十二指肠粘膜损害和溃疡形成。Hp的毒力因子包括使Hp能够在胃型粘膜定植的因子和诱发组织损害的因子两大类,一些因子兼有两方面的作用。Hp的定植部位在胃粘膜上皮表面和粘液底层;一般胃窦Hp数量较多,胃体和胃底较少,亦可栖居于十二指肠胃化生粘膜。Hp在胃内定植,处要抵抗胃酸杀灭作用外,还要依靠其运动穿过粘液层。Hp菌体呈螺旋形,一端有鞭毛,为其运用提供了动力。Hp产生的尿酶水解尿素成为氨和二氧化碳,氨在Hp周围形成"氨云",中和周围胃酸,从而保护Hp。Hp特异的粘附以胃上皮,使其毒素容易作用于上皮细胞。Hp的粘附特异性反映了它存在粘附因子,而胃上皮细胞存在粘附因子的特异性受体。Hp的毒素、有毒性作用的酶和Hp诱导的粘膜炎症反应均能造成胃十二指肠粘膜屏障损害。空泡毒素蛋白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是Hp毒力的主要标志。VacA蛋白可使培养的细胞产生空泡;CagA蛋白的确切功能尚不清楚。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的氨除了对Hp本身有保护作用外,还能直接和间接造成粘膜屏障损害。Hp的粘液酶降解粘液,促进H+反弥散;Hp脂多糖具有内毒素的特性,可刺激细胞因子的释放,干扰胃上皮细胞与层粘素的互相作用而使粘膜丧失完整性。Hp的酯酶和磷酯酶A降解脂质和磷脂,破坏细胞膜完整性。Hp产生的一些低分子蛋白可趋化和激活炎症细胞,后者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产生有毒性的氧自由基。Hp的某些组分抗原与胃粘膜某些细胞成分相似,即所谓抗原模拟,Hp激发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与宿主胃粘膜细胞成分起交叉反应,导致胃粘膜细胞损伤。Hp感染可引起高促胃液素血证,其机制包括:①Hp感染引起的炎症和组织损伤使胃窦粘膜中D细胞数量减少,影响生长抑制素产生,使后者对G细胞释放促胃液素的抑制作用减弱。②Hp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的氨使局部粘膜pH升高,破坏了胃酸对G细胞释放促胃液素的反馈抑制。Hp感染对胃酸影响的报道不尽一致。多数报告显示,Hp阳性DU患者的基础、进餐和促胃液素等刺激的胃酸分泌高于Hp阳性健康志愿者的基础胃酸和刺激的胃酸分泌亦高于Hp阴性的对照者,但升高的幅度小于Hp阳性的DU患者。Hp感染所致的高促胃液素血症是引起高胃酸分泌的原因之一。Hp感染引起消化性溃疡的机制有多种假说。"漏屋顶"假说把胃粘膜屏障比喻为屋顶,保护其下方粘膜组织免受胃酸的损伤。当粘膜首先Hp损害时(形成"漏屋顶")就会造成泥浆水(H+反弥散),导致粘膜损伤和溃疡形成。这一假说强调了Hp感染所致的防御因素减弱,可解释Hp相关GU的发生。六因素假说将胃酸-胃蛋白酶、胃化生、十二指肠炎、Hp感染、高促胃液素血症和谈散氢盐分泌六个因素综合起来,解释Hp在DU发病中作用。胃窦部Hp感染、遗传因素等引起高胃酸分泌,高酸直接损伤上皮或引起继发炎症使十二指肠粘膜发生胃化生,为Hp在十二指肠粘膜定植创造条件。十二指肠Hp感染加重了局部炎症(十二指肠),炎症又促进胃化生。这一恶性循环使十二指肠粘膜持续处于炎症和损伤状态,局部碳酸氢盐分泌减少,削弱了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因素。而Hp感染所致的高促胃液素血症刺激胃酸分泌,增强了侵袭因素。侵袭因素的增强和防御因素的削弱导致溃疡形成。

二、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这一概念在"Hp时代"仍未改变。胃蛋白酶是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经盐酸激活转变而来,它能降解蛋白质分子,所以对粘膜有侵袭作用。胃蛋白酶的生物活性取决于胃液pH,这是因为不但胃蛋白酶原激活需要盐酸,而且胃蛋白酶活性是pH依赖的,当胃液pH升高到4以上时,胃蛋白酶就失去了活性。由于胃蛋白酶的活性受到胃酸制约,因而在探讨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时,主要考虑胃酸的作用。在无酸的情况下罕有溃疡的发生,抑制胃酸分泌和药物促进溃疡愈合,因此胃酸的存在是溃疡发生的决定因素。DU无患者的平均基础酸排量(BAO)和五肽促胃液素等刺激后的最大酸排量(MAO)常大于正常人,MAO低于10mmol/h者甚少发生DU。但DU患者的MAO变异范围很大,与正常人之间有明显重叠,仅20%-50%着高于正常,GU患者的基础和刺激后的胃酸排出量多属正常甚至低于正常,仅发生于幽门前区或伴有DU者的GU患者的胃酸排出量可高于正常,与DU相比GU中为散分泌量改变似乎不很显著。DU患者胃酸分泌增多,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壁细胞总数增多:胃酸分泌量与壁细胞总数相平行,DU患者的平均PCM可达正常人之1.5-2倍。壁细胞数量增加可能受遗传因素影响和(或)是高促胃液素血症(如在促胃液素瘤、Hp感染)长期刺激的结果。②壁细胞对刺激物敏感性增强:DU患者对事物或五肽促胃液素刺激后的胃酸分泌反应多大于正常人,这可能是患者壁细胞上促胃液素受体的亲和力增加或体内对促胃液素刺激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如生长抑素减少(如Hp感染)所致。③胃酸分泌的正常反馈抑制机制发生缺陷:正常人胃窦部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的功能受到胃液pH负反馈调节,当胃窦部pH降至2.5以下时,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的功能就受到抑制。此外,当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胃酸和食糜刺激十二指肠和小肠粘膜释放胰泌素、胆囊收缩素、肠抑胃肽(GI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等,这些激素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所以正常情况下,胃酸分泌具有自身调节作用。部分DU患者的这一反馈机织存在缺陷,遗传、Hp感染等是可能的影响因素。④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后者兼有直接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刺激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的作用。

三、非甾体抗炎药。一些药物对胃十二指肠粘膜具有损伤作用,其中以NSAID最为显著。长期摄入NSAID可诱发消化性溃疡、妨碍溃疡愈合、增加溃疡复发率和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由于摄入NSAID后接触胃粘膜的时间较十二指肠长,因而与GU的关系更为密切。长期服用NSAID者中,约50%的患者内镜观察有胃十二指肠粘膜糜烂和(或)出血点,5%-30%的患者有消化性溃疡。溃疡发生的危险性除与服用NSAID的种类、剂量大小和疗程长短有关外,还可能与患者年龄、Hp感染、吸烟、同时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有关。NSAID损伤胃十二指肠粘膜的原因除药物直接作用外,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后者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的保护作用。在美国约5%的DU和25%的GU与长期服用NSAID有关。

四、遗传因素。随着Hp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重要作用得到认识,遗传因素的重要性受到了挑战。首先,消化性溃疡的家庭群集现象究竟是遗产因素还是环境因素起主要作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Hp感染有"家庭聚集"现象,家庭成员中分离到Hp多为同一菌株,提示Hp在家庭内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消化性溃疡的家庭群集现象可能主要是由于Hp感染在家庭内传播所致。第二,曾被认为与遗传有关的消化性溃疡亚临床标志,即高胃蛋白酶原血症I和家族性高促胃液素血症,在根除Hp后大多可恢复正常,提示Hp感染而不是遗传起来主要作用。第三,O型血者发生DU的危险性较其他血型者高,曾被视为间接"遗传标志"。近年发现Hp在胃型上皮特异定植是由于其粘附引资与胃审批细胞受体特异结合,Lewisb血型抗原就是一种特异受体,O型血者细胞表面表达更多粘附受体,提示O型血者易得DU还是与Hp感染有关。但遗传因素的作用不能就此否定。孪生儿观察表明,单卵双胎同胞发生溃疡的一致性都高于双卵双胎;在一些罕见的遗传综合征中,如多内分泌腺瘤病I型、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等,消化性溃疡为其临床表现的一部分。

五、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部分DU患者的胃排空比正常人快,特别是液体排空。胃液体排空加快使十二指肠球部的酸负荷量增大,粘膜易遭损伤。少部分此异常者有家族史,部分GU患者存在胃运动障碍,表现为胃排空延缓和十二指肠-胃反流。含者使胃窦部张力增高,刺激胃窦粘膜中的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进而增加胃酸分泌;后者主要由于胃窦-十二指肠运动协定和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所致。反流液中的胆汁、胰液和溶血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对胃粘膜有损伤作用。胃运动障碍本身不大可能是GU的原发病因,但可加重Hp感染或摄入NSAID对胃粘膜的损伤。

六、应激和心理因素。急性应激可引起应激性溃疡已是共识。但在慢性溃疡患者,情绪应激和心理矛盾的致病作用一直有争论。临床观察表明长期精神紧张、要率或情绪波动的人易患消化性溃疡;DU愈合后在遭受精神应激时,溃疡容易复发或发生并发症;战争期间,本病发生率升高。上述事实提示:心理因素对消化性溃疡特别是DU的发生有明显影响。但心理分析未能发现消化性溃疡患者有何特殊个性。应激和心理因素可通过迷走神经机制影响胃十二指肠分泌、运动和粘膜血流的调控。

七、其他危险因素

(一)吸烟。吸烟者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比不吸烟者高,吸烟影响溃疡愈合、促进溃疡复发和增加溃疡并发症发生率。吸烟影响溃疡形成和愈合的确切机制不明,可能与吸烟增加胃酸、胃蛋白酶分泌,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盐,降低幽门括约肌张力和影响胃粘膜前列新素合成等因素有关。

(二)饮食。饮食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不十分明确。酒、浓茶、咖啡和某些饮料能刺激胃酸分泌,摄入后易产生消化不良症状,但尚无充分证据表明长期饮用会增加亏将发生的危险性。据称,必需脂肪酸摄入增多与消化性溃疡发病率下降相关,前者通过增加胃十二指肠粘膜中前列腺素前提成分而促进前列腺素合成。高盐饮食被认为可增加GU发生的危险性,这与高浓度盐损伤胃粘膜有关。

(三)病毒感染。很少部分溃疡患者的胃窦溃疡或幽门前区溃疡边缘可检出I型单纯疱疹病毒,而离溃疡较远的组织中则阴性,这些患者无全身性HSV-1感染或免疫缺陷的证据,提示HSV-1局部感染可能与"消化性溃疡"的形成有关。在肾移植或免疫缺陷的患者中,亦可能有巨细胞病毒感染。

病理:DU多发生在球部,前壁比较常见;GU多在胃角和胃窦小弯组织学上,GU大多发生在幽门腺区(胃窦)与泌酸腺区(胃体)交界处的幽门腺区一侧。幽门腺区粘膜可随年龄增大而扩大(假幽门腺化生和(或)肠化生),使其与泌酸区粘膜之交界线上移,故老年患者GU的部位多较高。溃疡一般为单个,也可多个,呈圆形或椭圆形。DU直径多小于10mm,GU要比DU稍大。亦可见到直径大于2cm的巨大溃疡。溃疡边缘光整、底部洁净,由肉芽组织构成,上边覆盖有灰色或灰黄色纤维渗出物。活动性溃疡周围粘膜常有炎症水肿。溃疡浅者累及粘膜肌层,深者达肌层甚至浆膜层,溃破血管时引起出血,穿破浆膜层时引起穿孔。溃疡愈合时周围粘膜炎症、水肿消退,边缘上皮细胞增生覆盖溃疡面(粘膜重建),其下的肉芽组织纤维化转变为瘢痕,瘢痕收缩使周围粘膜皱襞向其集中。

四、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检查

一、幽门螺旋杆菌检测。Hp感染的诊断已成为消化性溃疡的常规检测项目,其方法可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前者需作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检,可同时确定存在的胃十二指肠疾病,后者仅提供有无Hp感染的信息。目前常用的侵入性试验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粘膜涂片染色镜检、微需氧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PCS)等;非侵入性试验主要有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或14C-UBT)和血清学试验等。快速尿素酶试验是侵入性试验中诊断Hp感染的首选方法,操作简便、费用低。组合学检查可直接观察Hp,与常规HE染色相比,Warthin-Starry等特殊染色能提高检出率。胃粘膜涂片后染色镜检方法较简便,但细菌数量少时,易漏诊。Hp培养和PCR检侧技术要求和费用相对较高,主要用于科研。非侵入性试验中13C-UBT或14C-UBT检测Hp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作为根除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定性检测抗Hp抗体IgG的血清学试验不宜作为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定性检测抗Hp抗体IgG的血清学试验不宜作为治疗后Hp是否根除的证实试验。

二、胃液分析。GU患者的胃酸分泌正常或低于正常,部分DU患者则增多,但与正常人均有很大重叠,故胃液分析对消化性溃疡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不大。目前主要用于促胃液素瘤的辅助诊断,如果BAO>15mmol/h、MAO>60mmol,BAO/MAO比值>60%,提示有促胃液素瘤之可能。

三、血清促胃液素测定。消化性溃疡时血清促胃液素较正常人稍高,但诊断意义不大,故不应列为常规。但如怀疑有促胃液素瘤,应作此项测定。血清促胃液素值一般与胃酸分泌呈反比,胃酸低,促胃液素高;胃酸高,促胃液素低;促胃液素瘤时则两者同时升高。

诊断:病史分析很重要,典型的周期性和节律性上腹部疼痛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线索。但必须指出,有溃疡症状者不一定患有消化性溃疡,而相当部分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上腹疼痛常不典型,更有一部分患者可无疼痛症状。因而单纯依靠病史难以作出可靠诊断。确诊需要依靠X线钡餐检查和(或)内镜检查,后者尤有诊断价值。

1、X线钡餐检查。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能更好地显示粘膜象。溃疡的X线征象有直接和间接两种:龛影是直接征象,对溃疡诊断有确诊价值。良性溃疡凸出于胃、十二指肠钡剂轮廓之外,在其周围常见一光滑环提,其外围辐射状粘膜皱襞。间接征象包括局部压痛、胃大弯侧痉挛性切痕、十二指肠球部激惹和球部畸形等,间接征象仅提示有溃疡。

2、胃镜检查和粘膜活检。胃镜检查不仅可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直接观察、摄影,还可在直视下取活检作病理和Hp检测。它对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和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的准备性高于X线钡餐检查。在溃疡太小或太表浅,钡餐检查难以发现;钡餐检查发现的十二指肠球部畸形可有多种解释难以确诊;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是钡餐检查的禁忌证,内镜检查可确定其来源和性质。钡餐检查或内镜下看似良性的GU中,大约5%实际是恶性的,反之少部分看似恶性的溃疡,事实证明是良性的,不作活检难以鉴别。此外,内镜检查还可发现伴随溃疡的胃炎和十二指肠炎。内镜下消化性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偶也呈线状,边缘光整,底部充满灰黄色或白色渗出物,周围粘膜可有充血、水肿,有时见皱襞向溃疡集中。内镜下溃疡可分为活动期(A)、愈合期(H)和瘢痕期(S)三个病期,其中每一病期又可分为1和2两个阶段。

预后:内科有效治疗的发展,预后远较过去为优,已使消化性溃疡的死亡率显著下降至1%以下。30岁以下患者的病死率几乎等于零;年长着的死亡主要由于并发症,特别是大出血和急性穿孔。

消化科 同类标签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相关知识更多知识>>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