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 > 方剂大全

山茱萸有什么药理作用 应该怎样吃

导读:茱萸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功能成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历代医家应用山茱萸的经验,把山茱萸列为补血固精、补益肝肾、调气、补虚、明目和强身之药。

一、山茱萸的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4-10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细圆柱形,无毛或稀被贴生短柔毛冬芽顶生及腋生,卵形至披针形,被黄褐色短柔毛。叶对生,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5-10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于圆形,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稀被白色贴生短柔毛,脉腋密生淡褐色丛毛,中脉在上面明显,下面凸起,近于无毛,侧脉6-7对,弓形内弯;叶柄细圆柱形,长0.6-1.2厘米,上面有浅沟,下面圆形,稍被贴生疏柔毛。

伞形花序生于枝侧,有总苞片4,卵形,厚纸质至革质,长约8毫米,带紫色,两侧略被短柔毛,开花后脱落;总花梗粗壮,长约2毫米,微被灰色短柔毛;花小,两性,先叶开放;花萼裂片4,阔三角形,与花盘等长或稍长,长约0.6毫米,无毛;花瓣4,舌状披针形,长3.3毫米,黄色,向外反卷;雄蕊4,与花瓣互生,长1.8毫米,花丝钻形,花药椭圆形,2室;花盘垫状,无毛;子房下位,花托倒卵形,长约1毫米,密被贴生疏柔毛,花柱圆柱形,长1.5毫米,柱头截形;花梗纤细,长0.5-1厘米,密被疏柔毛。

核果长椭圆形,长1.2-1.7厘米,直径5-7毫米,红色至紫红色;核骨质,狭椭圆形,长约12毫米,有几条不整齐的肋纹。花期3-4月;果期9-10月。

二、山茱萸的主要价值

 药用

果肉内含有16种氨基酸,另外,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元素。另外,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皂甙原糖、多糖、苹果酸、酒石酸、酚类、树脂、鞣质和维生素A、C等成分。其味酸涩,具有滋补、健胃、利尿、补肝肾,益气血等功效。主治血压高、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萎遗精、月经过多等症。

山茱萸的成熟干燥果实,去核后即为名贵药材山芋肉。果药入药,为收敛性补血剂及强壮剂;可健胃、补肝肾、治贫血、腰痛、神经及心脏衰弱等症。其性味酸涩、入肝、肾经。酸涩收敛,有滋肝补肾、固肾涩精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滑泄、眩晕耳鸣之症。

茱萸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功能成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历代医家应用山茱萸的经验,把山茱萸列为补血固精、补益肝肾、调气、补虚、明目和强身之药。

 经济

以山茱萸为原料的绿色保健食品开发,可加工成饮料、果酱、蜜饯及罐头等多种食品。

 观赏

山茱萸先开花后萌叶,秋季红果累累,绯红欲滴,艳丽悦目,为秋冬季观果佳品,应用于园林绿化很受欢迎,可在庭园、花坛内单植或片植,景观效果十分美丽。盆栽观果可达3个月之久,在花卉市场十分畅销。

三、山茱萸的繁殖方法

种子

育地选择:育苗地要选择肥沃深厚、地势比较平整、土质疏松、背风向阳、有水浇条件的地方,以保证能随时灌水。播种前,育苗地一定要深耕细耙,整平、整细,保证疏松、细碎、平整、无树根、无石块瓦片,翻耕深度在20厘米以上,重要的是结合深耕施入沤制好的农家肥。

种子准备:⑴种子采摘:选生长健壮、处于结果盛期、无大小年的优良母树。于9-10月采摘完全成熟、粒大饱满、无病虫害、无损伤、色深红的果实。将采摘的果实除去果肉。

⑵种子处理:种子处理好坏直接关系到出苗率,非常关键。先将种子放到5%碱水中,用手搓5米,然后加开水烫,边倒开水边搅拌,直到开水将种子浸没为止。待水稍凉,再用手搓5米,用冷水泡24小时后,再将种子捞出摊在水泥地上晒8小时,如此反复最少3天,待有90%种壳有裂口,用湿沙与种子按4:1混合后沙藏即可。经常喷水保湿,勤检查,以防种子发生霉烂,第2年春开坑取种即可播种。这种处理办法适合春播时采用。如果选择秋播只需用不低于70℃的温水将种子浸泡3天后即可播种(注意待水凉透后要及时更换热水),下种后用薄膜覆盖催芽。

播种:春播育苗在春分前后进行,将头年秋天沙藏的种子挖出播种,播前在畦上按30厘米行距,开深5厘米左右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人沟内,覆土3-4厘米,保持土壤湿润,40-50天可出苗。用种量90-150千克/小时平方米。

压条

秋季收果后或大地解冻芽萌动前,将近地面二、三年生枝条弯曲至地面,在近地面处将切至木质部1/3枝条埋入巳施腐热厩肥的土中,上覆15厘米砂壤土,枝条先端露出地面。勤浇水,压条第二年冬或第三年春将已长根的压条割断与母株连接部分,将有根苗另地定植。

扦插

于5月中、下旬,在优良母株上剪取枝条,将木质化的枝条剪成长15-20厘米的扦条,枝条上部保留2-4片叶,插入腐殖土和细砂混匀所做的苗床,行株距为20厘米×8厘米、深12-16厘米,覆土12-16厘米,压实。浇足水,盖农用薄膜,保持气温26-30℃,相对湿度60%-80%,上部搭荫棚,透光度25%,6月中旬透光度调至10%避免强光照射。越冬前撤荫棚,浇足水。次年适当松土拔草,加强水肥管理,深秋冬初或翌年早春起苗定植。

四、山茱萸的病虫防治

 角斑病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引起早期叶片枯萎,形成大量落叶,树势早衰,幼树挂果推迟。该病在新老园地均有发生,在山区调查,重病园地被害株率高达90%以上,叶片受害率在77%左右,分布广、为害大。病斑因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降雨量多,则危害严重,落叶后相继落果,凡土质不好、干旱贫瘠、营养不良的树易感病,而发育旺盛的则比较抗病。

防治方法:⑴加强经营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⑵春季发芽前清除树下落叶,减少侵染来源,6月开始,每月喷洒1:1:100波尔多液1次,共喷3次,也可喷洒400-500倍代森锌;⑶培育抗病品种。

炭疽病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果实,6月中旬就有黑果和半黑果的发生,产区群众称为“黑疤痢”。不管老区和新园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出现,果实被害率为29.2%-50%,重则可达80%以上。果实感病后,初为褐色斑点,大小不等,再扩展为圆形或椭圆形,呈不规则大块黑斑。感病部位下陷,逐步坏死,失水而变为黑褐色枯斑,严重的形成僵果脱落或不脱落。病菌在果实的病组织内越冬,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由风、雨传播为害果实而感病。病害的严重程度与种植密度、地势与地形有关,树荫下、潮湿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的发病重,一般7-8月多雨高温为发病盛期。

防治方法:⑴秋季果实采收后,及时剪除病枝、摘除病果,集中深埋,冬季将枯枝落叶、病残体烧毁,减少越冬菌源;⑵选育抗病品种,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⑶加强田间管理,进行修剪、浇水、施肥,促进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⑷苗木运输过程中加强检疫,防止将病菌带入;⑸在初发病期,喷1:1:100波尔多液,中期每月上、中旬喷50%的多菌灵800-1000倍液,8-9月每隔半月喷1次,连续喷2次或及时喷施25%施保克乳油10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进行防治。⑹栽种前,用0.2%的抗菌剂401浸泡24小时,以保证苗木健壮。

*病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患病后,自尖端向内逐渐失去绿色,正面变成灰褐色或淡黄色褐斑,背面生有*状病斑,以后散生褐色至黑色小黑粒,最后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⑴合理密植,使林间通风透光,促使植株健壮;⑵在发病初期,喷50%的托布津1000倍液。

灰色膏药病

危害症状:该病主要为害枝干。在皮层上形成圆圈、椭圆形或不规则厚膜,形似膏药。所以,称它为灰色膏药病。在成年植株上发生,通常活枝和死枝都能受害。受害后,树势减弱,甚至枯死。

防治方法:⑴培养实生苗,砍去有膏药病的老树,合理更新;⑵用刀刮去病菌膜,枝干上涂刷石灰乳或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保护;⑶消灭介壳虫,夏季喷4波美度石硫合剂;⑷在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食物与运动热量消耗转换

相关菜谱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