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中医养生

天麻的覆盖栽培法,天麻的地道栽培技术,天麻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导读:天麻的作用天麻作为中药材治病的作用是非常的多的,可以治疗老年性痴呆、降血压等,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治疗老年性痴呆有作用能改善患者口齿不清和面无表情的症状。

一、天麻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天麻的功效

天麻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常见的药材,但是它的功效确实比较多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天麻富含天麻素,香荚兰素,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其性辛、温、无毒,有抗癫痫,抗悸厥,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补虚,平肝息风的功效。功能主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癫痫抽搐,破伤风。头昏眼花,神经衰弱,风寒湿痹,小儿惊风等症。临床应用证明,对血管性神经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有显著疗效。

平肝息风

天麻质润多液,能养血息风,可治疗血虚肝风内动的头痛、眩晕,亦可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

祛风止痛

用于风痰引起的眩晕、偏正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天麻适合用于内风所致的头晕。内风引起头痛的三种类型:一、肝阳上亢型,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出现;二、痰浊中阻,表现症状:经常感觉头偏沉;三、肾虚病人,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伴有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天麻对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不合适。

助阳气、通血脉

天麻不仅能治风定惊,而且还有助阳气、通血脉的作用,可用于五劳七伤,久服益气力。近代临床研究表明,天麻所含的天麻多糖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天麻注射液能改善心肌和脑部营养血液量,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对治疗老年痴呆症、恢复老年人记忆、改善老年人脑部血液流通有较好的疗效。

 天麻的作用

天麻作为中药材治病的作用是非常的多的,可以治疗老年性痴呆、降血压等,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治疗老年性痴呆有作用

能改善患者口齿不清和面无表情的症状。这也许与天麻能改善脑部血液流通有关。

补益的作用

传说唐明皇李隆基每日清晨调服一盅赤箭粉,作为滋补上品。它的作用是“利腰膝,强精力,久服益气,轻身长年”。

二、天麻的覆盖栽培法

覆盖增产原理。天麻是一种喜温凉、湿润的植物,在自然界中主要分布在林下或灌木林中,多生长在10~30℃的缓坡地带。它在生长期间既喜潮湿,又怕积水;既喜温,最适宜的温度20~25℃,又怕高温,温度超过28℃以上生长停止。但人工栽培天麻为了方便和管理,往往不在林中,为了避免天麻栽培场地暴晒或暴淋,就在天麻栽培地覆盖落叶或草,一方面保湿防止干旱,另一方面遮挡阳光防止高温。此外覆盖物还可以抑制或阻挡杂草生长,达到保水的效果。

 (1)覆盖物。

一是树叶类,以阔叶树落叶为最好,松、柏、樟等树叶也可以用。二是草类,以毛草为最好,稻草、玉米秆等也能用。

(2)覆盖厚度。

厚度2~5cm,海拔1000米以上可薄些,1000米以下可厚些。

 (3)覆盖方法。

覆盖又分为全覆盖和半覆盖。全覆盖是指将栽培的天麻箱和沟都覆盖,半覆盖是只覆盖天麻栽培箱而沟不覆盖。覆盖还分为直接覆盖,即将覆盖物直接盖在天麻栽培箱上。间接覆盖,是指在天麻栽培场地搭阴棚,或是二者相结合,即采用直接覆盖和间接覆盖相结合,这个方法在海拔500米左右的地方应用效果甚为明显。有条件的地方可边种边覆盖,当天麻进入旺盛生长季节时,尤其是七、八、九三个月要注意覆盖。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覆盖前一定要开好排水沟。

 (4)覆盖后的管理。

如在11月份栽培天麻时起沟、覆盖后,到第二年五月中旬前,可基本上不用管理,但在5月中旬到九月底之间,要定期检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对全覆盖的栽培场地主要是检查干湿度,对半覆盖的栽培场地一是检查干湿度,二是定期除去沟间杂草。

(5)用塑料薄膜覆盖。

有些地方在进行有性繁殖时,在天麻种子的萌发期间覆塑料薄膜保温、保湿,效果较好。但在进行无性栽培的过程中,如果也用塑料薄膜覆盖,就须十分注意塑料薄膜覆盖的时期和方法,如果覆盖方法不当,会造成四种不利天麻生长的环境:一是温度升高;二是积水过多;三是较长时间覆膜不揭,雨水透不进而使水分不足;四是透气不良,同时温湿度过高,导致天麻烂麻。所以,当温度达到20℃以上时,就不用薄膜覆盖。如用薄膜覆盖就应根据情况在薄膜上覆盖适当厚度的土层或落叶。

三、天麻的地道栽培技术

天麻义叫赤箭、定风草、水洋芋,系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贵重药材,药用部分为地下块茎,天麻味甘、性平,具有平熄肝火、益气定惊、养肝和解除痉挛的作用。人工地道栽培的天麻与野生天麻在形态和功效上均无明显区别,因此发展天麻的人工栽培是解决野生天麻日益减少的有效措施。地道(或地洞)冬暖夏凉,适合于天麻生长发育,是栽培天麻的理想场所。地道栽培天麻产量高、技术简便、投工少、成本低、易管理,并可避免较大程度的人、畜、病虫危害。

由于天麻不能自养,其成长必须由密环菌供给基本营养。密环菌属伞菌目,伞菌科,伞菌属,是一种食、药兼用菌。其与天麻有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在人工栽培时,需在适宜的木材上培养密环菌作营养基质。

 1.地道的选择

栽培天麻的地道应具有下列条件:①地道在冬天应有一个多月10℃以上的低温期;②夏季气温不宜超过28℃,以利天麻越夏生长;③地道两端应有可关闭的洞口,以利调节洞内温湿度。一般以浅层地道为宜。栽培前将地道清扫干净、平整,靠两壁开小水沟,最好将内壁进行粉刷,并用硫磺或甲醛薰蒸杀菌。

 2.栽培时间

下种期为1~2月,此时地道温度一般在12℃左右,密坏菌可以生长,而天麻还处于休眠期:到3~5月(气温上升到15℃以上)时,天麻开始发芽而密环菌已长好,并已与天麻建立了共生关系。

3.培育苗材

在栽种天麻前2~3个月建筑菌材窖,其方法为:地上一层铺上砖或卵石,砖块之间留1厘米的缝,以利通气排水,再在上面搭宽1米,高45厘米的砖池,长度则按菌材数量而定。上下砖块之间不必粘合,左右砖块间留1厘米的缝。填料用稻壳、黄砂的混合物(体积比1∶1),含水量约30%,先铺6厘米的填料,再铺含水量为40%,砍有鱼鳞口和80厘米的新材段木。在新材段术边放种菌材数根,用填料填平缝隙。如上法另铺第二层,可铺4~5层。最后用含水量为50%左右的填料覆盖4~5厘米。每隔3~5天检查一次填料含水量,如含水量不足,应洒水保量。平时注意松土通气,有利菌索生长。培育良好的菌材会有大量菌索突出地面。

 4.培育天麻

在地道中一般用砖建堆窖栽培最为实用。堆窖的建造方式与菌材窖同。在窖底铺6厘米厚的木屑(或稻壳)和砂的混合填料(体积比为1∶1),并排放菌材,菌材之间相距3~4厘米。用填料填充空隙,使菌材呈半掩埋状态。在每根菌材的两端和鱼鳞口处都放一个种麻。在紧靠菌材上方放覆盖物。厚度以菌材被浅埋为宜。如此法共可铺2~3层,每层浇足水分,最后覆盖12厘米厚的覆盖物,并浇足水分,水分含量以表面不干为度。

地道种天麻可以采用有性繁殖法。可将天麻新种子撒于菌材上,一年半后可产出箭麻、白麻和米麻。无性繁殖则通常在当年11月至次年3月进行。一般用白麻、米麻做种麻,栽于菌材两侧。种麻密度为300克/平方米。通常上层产箭麻多,下层产白麻多。

由于地道温度稳定,但湿度变化大,因此,控制基料、空气的湿度是关键,一般11月至翌年3月气候干燥,可在稻壳、河沙料上铺一层稻草,用洒水壶洒水补充水分。8~10月份地道潮湿;可用风机鼓风加大通风通气量来进行调节。

天麻栽培前期,由于密环菌与天麻尚未结合;天麻也未萌发,填料含水量应控制在25%左右,含水量过高会影响密环菌生长并使种麻腐烂。中期时由于天麻萌发,迅速生长,需水量渐高,这时填料含水量应达50%左右,并轻浇,勤浇,浇水后如填料板结应及时松土。在箭麻形成后应降低湿度,以防腐烂。

天麻腐烂的原因有:连年使用填料、填料含水量过多、菌材受杂菌感染。天麻主要的虫害为伪叶甲,可捕杀或药杀。

 5.采收

天麻生长期较长,一般在秋末冬初收获,收获时将各类天麻分开,箭麻除留种外,其余加工或药材,一般小白麻宜作种麻。不立即栽培的种麻,应去掉尾部营养繁殖茎,凉干1~2天,用木箱保存。保存方法如下:铺一层种麻,再覆一层黄砂,再放一层种麻,如此上放4~5层。木箱应放置在冬季低温达4℃的地面。冬眠后天麻生长力较强,应勤视察,若表面3~5厘米的砂干了,应适量喷水,以防天麻干缩,洒水要少而匀,过重过勤会使天麻腐烂。一般地面保存的种麻在4月上旬普遍发芽,所以在地面保存45~60天更有利于天麻的生长。

四、天麻的食用方法推荐

 天麻炖鸡

材料:母鸡1只(重约1500g),天麻15g,水发冻菇50g,鸡汤500g,调料适量。

烹制方法:将天麻洗净切片,放入碗中,上笼蒸10min取出。鸡去骨切成小块,用油氽一下,捞出。葱、姜用油煸出味,加入鸡汤和调料,倒入鸡块,用文火焖40min,加入天麻片,再焖5min,勾芡,淋上鸡油。

食法、食量:佐餐或单食均可。

天麻猪脑粥

材料:天麻10g,猪脑1个,粳米250g。

烹制方法:将猪脑洗净,与天麻共同置入沙锅内,再放入粳米,加清水煮粥,以粥、脑熟为度。

食法、食量:每日晨起,服用温热粥1次。

天麻烧牛尾

材料:天麻10g,牛尾2条,母鸡肉、肘子、干贝母、调料知适量。

烹制方法:将天麻洗净放入罐内,加清水上笼蒸透切片。用母鸡、肘子肉同煮汤。将牛尾按骨节缝剁开放入锅内,加水、葱、姜、白酒煮开以去异味,再将已去掉异味的牛尾挑入煮好的母鸡、肘子汤锅内,同时也将火腿、干贝、调味品放入汤内,用文火煨2h。熟后将牛尾、母鸡、肘子挑起,整齐地码入盘中,然后再将天麻片镶于盘周围,淋上熟淀粉,浇上香油即成。

食法、食量:每天食肉、喝汤1~2次。

天麻炖甲鱼

材料:甲鱼1只(约450g),天麻片15g,调料适量。

烹制方法:用沸水将甲鱼稍烫一下后,刮去表面泥膜,挖净体内黄油。用甲鱼胆在甲鱼壳背上涂1周,腹盖向上置于容器中,再将天麻片、葱、姜覆盖其上,加黄酒适量后,容器加盖,隔水炖1.5~2h。

食法、食量:食时,根据食者的喜好,用麻油或调制蒜泥等调味汁水,蘸食新炖熟的天麻及甲鱼,并喝汤。

天麻竹沥粥

材料:天麻10g,粳米100g,竹沥30g,白糖适量。

烹制方法:将天麻浸软,切成薄片,与粳米加水煮粥,调入竹沥、白糖即成。

食法、食量:粥及天麻片在1天内分2次服用。

适应范围:适用于肝风痰热的痫症(发作前常觉眩晕头痛、胸闷乏力、心烦易怒,发作时突然昏仆、神志不清、抽搐吐涎,移时渐苏,醒后一如常人)。

 天麻肉片汤

材料:天麻、猪肉各适量。

烹制方法:天麻浸软切片待用。肉片做汤,加入天麻片3~6g共煮。

食法、食量:药、肉、汤俱食,宜常服。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食物与运动热量消耗转换

相关菜谱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