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部位养生

心力衰竭是怎么回事呢 老中医教你如何防治心力衰竭

导读:心力衰竭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一、心力衰竭是怎么回事呢

心力衰竭又叫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简称心衰。是一组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损害引起的心输出量减少或心室充盈升高。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心衰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心力衰竭严重危害心脏病人的身心健康。

心力衰竭发病率高,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心力衰竭是由于初始的心肌损害和应力作用:包括收缩期或舒张期心室负荷过重和(或)心肌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节段性如心肌梗死;弥漫性如心肌炎),引起心室和(或)卜心房肥大和扩大,心室重塑继以心室舒缩功能低下逐渐发展而成。

心力衰竭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引起心衰的病因很多。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内分泌疾患、细菌毒素、急性肺梗塞、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脏病而产生心力衰竭的表现。此外,各种感染如肺炎、心律失常、水电解质紊乱、过度劳累、激动、治疗不当(强心药物不足、过量)、妊娠、静脉内迅速大量补液、气候急剧变化等均可诱发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轻重程度不一,临床表现不同,轻者仅活动时感觉心慌、气短、胸闷、乏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咳嗽;较重者出现尿量减少、夜尿多、下肢水肿、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运动耐量明显下降、动则气喘,发展到严重阶段,患者不能平卧,下肢及全身浮肿,即使休息状态下亦感心慌、气短、胸闷、憋气等。其中呼吸困难是心衰的重要症状,其特点是自觉呼吸费力,但又无呼吸系统病史。起初仅仅是在体力劳动较剧烈、上楼、走上坡路时出现。

心力衰竭确切的病理生理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明了,目前比较明确的是:①心力衰竭从适应发展到适应不良,以致进行性恶化。②心脏组织自分泌、旁分泌的激活,心肌能量耗竭致使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心肌细胞组成的质的变化致使心肌细胞寿命缩短。血流动力学异常仅仅是心力衰竭的结果,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不能改变心力衰竭的预后。

二、心力衰竭该如何分类

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临床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还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之分。

1、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因急性的心肌损害或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有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也可以在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上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广泛性心肌梗死、心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梗塞等。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2、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但上述表现并非同时出现。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常伴有静脉压增高导致的器官充血性病理改变,可有心房、心室附壁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

三、心力衰竭的治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去除病因和诱因

病因治疗在心衰中占重要地位,若对引起心衰的原发病能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则可明显的改善预后。诱发因素的治疗主要是积极控制或去除心内外的感染病灶,纠正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

 2.减轻心脏负荷

注意休息;适当使用镇静剂;控制饮食,包括进餐的种类、数量、次数、热量的控制、钠盐的限制等;合理使用利尿剂;合理使用血管扩张剂增加心脏收缩力,改善心功能。

 3.抓住治疗时机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危重表现,主要特点是病情变化快,且有并发症突然死亡的意外,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人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因此要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一但患有心脏病就应警惕心力衰竭的发生,及时请医生明确判断是否已有心力衰竭,通过积极的防治,避免或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严密观察病情,如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症状:突然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或急性肺水肿症状:气急、紫绀、粉红色泡沫状痰、两肺布满湿性罗音等等,应及时送医院抢救,切勿延误治疗时机,引发不必要的危险。

四、老中医教你防治心力衰竭

首先,“血不利则为水”,对于不同原因形成的水肿,中医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气阴两虚、心血不足证,针对心悸气短、手足心热、心中懊恼烦乱等症状,应用党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葶苈子、车前子、猪苓、茯苓、泽泻等泻肺利水,止咳平喘。党参麦冬均可泡水代茶饮,亦有益气养阴的作用。对于咳嗽气喘、腰酸肢冷、全身水肿的脾肾阳虚、水湿不化证心衰患者,则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主,代表方剂有真武汤,除了用猪苓、茯苓、白术健脾利水,增加附子温补肾阳,生姜温中止咳。

其次,中医有“阳虚则寒”,“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的说法。这句话是说阳虚带给人体首先的不适是寒冷,寒冷会使气机郁滞、运行不畅,引起局部的胀满或者疼痛;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导致血液循行不畅、甚则淤结停滞,在外表现为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舌紫暗或见淤点,淤斑等症,同时还伴有疼痛、刺痛等。淤血阻塞脉管,水则不循常道,溢于脉外,形成水肿。这样的情况给予温性的药物温补阳气,气得温而行,血得温而活,水得温而化,从而纠正心衰四肢寒冷、局部疼痛、水肿的症状。

治疗心衰则常用温通心阳的草药,有桂枝、薤白等,经典的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常用的活血化淤的草药有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地龙、生蒲黄、五灵脂、生山楂、三七粉等。其中生山楂泡水代茶饮既可去油解腻,又能行气散淤,如果不是糖尿病病友,偶尔吃冰糖葫芦也是不错的选择。心衰心阳不振,心脉痹阻证型有心前区闷痛、刺痛者常用草药有赤芍、延胡索、郁金、当归等。气虚、血淤、气滞互为因果,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密不可分,心衰气滞血淤者常用川芎、丹参、香附、檀香等。

此外,心力衰竭患者终日疾病所困,失去劳动能力,白天不能正常工作;心悸、气急、不能平卧,晚上也不能很好休息,常伴失眠,故需要佐以珍珠母、远志、酸枣仁、夜交藤等安神助眠的草药提高睡眠质量。睡前热水泡脚、足底按摩也能安神助眠。心衰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疾病的进展,吃药有时会增加肝脏、肾脏的代谢负担,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能自作主张。日常生活中心衰患者应适当活动,避免重体力劳动,加强休息,必要时卧床休息;低盐低脂饮食、控制饮水,避免增加循环血量加重心脏负担;规律作息,避免风寒;放松心情,避免情绪过激。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