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常识 > 健康饮食

如何消除吃柑橘的恐慌心理?

导读:10月20日前后,四川广元柑橘长了“小蛆状”虫子的短信盛传,21日,四川省农业厅即召开新闻发布会,23日,农业部也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措施,制定应急预案。

广州市场出现生虫柑橘,尽管有关部门表明此批柑橘是外地生产,但其会不会给本地果农带来影响,还需静观。而据昨日《人民日报》报道,农业部称四川广元柑橘大实蝇事件日前已引发消费恐慌,湖北、江西等部分主产区和主销区柑橘销售受阻。农业部已经要求四川省农业部门封锁扑灭疫情,将蛀果摘除,由政府统一收购,进行深埋、消毒等无害化处理。

由最初的一条短信,引发到消费者的恐慌,到底是什么原因所致,不少人将矛头指向信息辟谣的不及时。实事求是地说,这一次信息的辟谣比以前的毒牛奶、“毒香蕉”等食品安全事故要及时得多。10月20日前后,四川广元柑橘长了“小蛆状”虫子的短信盛传,21日,四川省农业厅即召开新闻发布会,23日,农业部也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措施,制定应急预案。

站在科学的基础上,或许专家所言不虚:柑橘大实蝇其实和青菜上的小虫没什么差别,不会造成人畜共患,对人体没有危害,根本不必恐慌。但作为消费者,人们宁愿相信自己的直觉,也不愿听从专家的劝告,毕竟没人愿意吃生虫的柑橘,也没有人有义务一定要去消费柑橘。专家的说法挽救不了市场的信心,最终受损的只是果农。

人们为何选择相信一条短信,而不愿相信专家的说法,甚至也不愿相信有关部门的权威信息?除了公众的科学素养需要加强之外,更多的恐怕还要追问公关危机的处理机制和社会公信力的缺乏。

在每一次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我们大都会看到有官员站出来,亲自品尝,以期消除消费者的恐慌。毒牛奶事件后,从乳企三巨头,到石家庄市副市长,再到商务部部长,都出面带头喝奶,以表明牛奶的安全。这次在应对柑橘生虫事件中同样如此。然而,这种模式化的公关套路显然难以挽回消费者的信心。

我们知道,在国外,但凡发生产品的安全问题时,政府多是采用回收途径,消除市场隐患。相比较而言,我们在这方面就显得落后许多。而且在应对“蛆柑”短信、发布疫情消息时,有关部门的用词也不够专业,居然不使用专业的大实蝇称谓,而和短信一样使用“蛆柑”,这无疑加重了消费者的心理恐慌。也正是这种不够专业的做法,才使有关部门只是忙于追查所谓谣言短信的源头,却不知道源头其实就是一种很常见也很普通的大实蝇病虫害。

客观上说,生虫柑橘绝对是少数,何以蔓延到大半个柑橘市场?这与公众普遍的疑虑乃至恐慌心理有关。为此,必须重塑权威部门的公信力。要想塑造这种公信力,规范化的制度尤其重要。这种制度必须保证造假者、问题食品难以在市场生存,或者根本进入不了市场。长此以往,人们也就不会因为个别市场的柑橘出现病虫害,而引起普遍性的恐慌。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食物与运动热量消耗转换

相关菜谱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