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饱和脂肪酸过多,会引起胆固醇增高,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发生;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极易被氧化产生过氧化物,有潜在的致癌作用,所以过多摄入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身体不利。
有没有一种油汇集多种油的精华,实现1:1:1的“黄金切割律”呢?曾经号称“1:1:1”的某种食用油,后来被查出并未达到这一标准,只有“0.27:1:1”,而且中国粮油学会也指出,目前国内外没有一种这样的油。看来在没有“全能单品”挑大梁的局面下,各种油换着吃也算是一种办法。
精明主妇,精明买家
购买食用油时一定要在外包装上查看它的生产工艺是“压榨法”还是“浸出法”。压榨油能保留油料本身的香味,保持原料原有的营养成分,品质比较纯正,建议购买。
也不妨动用感官,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考察食用油的质量。
色泽:品质好的豆油为深
黄色,一般的为淡黄色;菜籽油为黄中带点绿或金黄色;
花生油为淡黄色或浅橙色。
气味:蘸一点油抹在手心,搓后闻其气味,品质好的油,应视品种的不同具有各自的香味,不应有异味。
透明度:透明度高,水分杂质少,质量就好。好的植物油,静置24小时后,应该是清晰透明、不混浊、无沉淀、无悬浮物的。
滋味:用筷子蘸一点油放入嘴里,不应有苦涩、焦臭、酸败的异味。
不过在多种多样的食用油里面总有“因油而异”的个别情况。比如说色拉油应是清澈透明、无色或淡黄色,
花生油、豆油、菜油等呈半透明的淡黄色至橙黄色,
麻油则是橙黄色或棕色;大豆、菜籽、花生仁、
芝麻等原料经初步处理得到的是毛油,色泽深、浑浊、不宜食用;如果植物油透明度差、黏度变大、有气泡,常常是变质的象征;花生油在冬天低温时会凝固成不透明状,这是正常现象,鉴别时应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