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中医养生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柴胡的鉴别与应用

导读:清热:柴胡具有良好的清热作用,言其能治“寒热邪气”《伤寒论》有小柴胡汤专治热传少阳,热入血室之证。

一、柴胡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1、疏郁:柴胡长于疏达肝、胃、胆、三焦之气机,说:“肝气不舒畅者此能舒之”,又谓:“善达少阳之木气,则少阳之气能疏通胃气之郁,而其结气、饮食、积聚自消化也。”正说明柴胡有疏郁作用。可治疗肝郁之疾、胆道疾病、月经不调之症。例如常伍等。代表方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均以柴胡为主药。

2、升清:柴胡味轻,具升阳之性,能引中气升达于上。李东垣云:“柴胡升也,能引中气升达于上。”方如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汤等。常配伍升麻、生口芪等常治疗清阳下陷、中气不升、上气不足之证。

3、散邪:柴胡的散邪作用,已为所重视,创“新方八阵”立方十五,柴胡占其十三方。均分别体现了柴胡具有寒散、温散、平散、补散之作用。其寒散配黄芩、生地,温散配,平散配、生姜,补散配、熟地,均取其有很好的散邪外出功能。

4、清热:柴胡具有良好的清热作用,言其能治“寒热邪气”《伤寒论》有小柴胡汤专治热传少阳,热入血室之证。清热临床常配伍黄芩、丹皮、栀子等品。无论外感热邪或脏腑郁热均可使之,其效验迅捷。《药性论》也谓其:“主时疾,内外热不解”。

二、 柴胡的选方

1、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嗽: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小柴胡汤)

2、治伤寒初觉发热,头疼脚痛:柴胡(去苗)半两,黄芩(去黑心)、荆芥穗各一分。上三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入生地汁一合,白蜜半匙,更煎三五沸,热服。(《圣济总录》解毒汤)

3、治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疼身痛,痎疟初起:柴胡5-15克,防风5克,陈皮7.5克,芍药10克,甘草5克,生姜3-5片。水一钟半,煎七八分。热服。(《景岳全书》正柴胡饮)

4、伤寒壮热,头痛体疼,口干烦渴:石膏、黄芩、甘草、赤芍药、葛根各50克,麻黄(去节)、柴胡(去苗)各25克。上捣罗为散。三岁小儿每服5克,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葱白三寸,豉二十粒,同煎至五分,滤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汗出为效。量儿大小加减。(《局方》柴胡散)

5、治伤寒日数过多,心中气闷,或发疼痛,狂言不定,烦躁不得睡,大小便不通:柴胡(去苗)50克,大黄50克,朴硝50克,甘草25克,枳壳50克(去穰)。上五味为末。每服15克,水三盏,煎至六分。温服,一日只二服,不可多服。候大小便通,即自然汗出。(《博济方》柴胡散)

6、治妊妇寒热头痛,不欲食,胁下痛,呕逆痰气;及产后伤风,热入胞宫,寒热如疟,并经水适来适断;病后劳复,余热不解:柴胡50克,黄芩、人参、甘草(炙)各0.75克。上锉如麻豆大。每服25克,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类证活人书》黄龙汤)

三、柴胡的种植技术

柴胡来源于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和狭叶柴胡,以干燥根入药,前者习称北柴胡、山柴胡、硬苗柴胡,后者习称南柴胡、红柴胡。上述两种柴胡虽然名称和形态各异,但它们的共同点是耐干旱、高温、抗寒能力强。不仅种植方法相同,而且均在我国南北广大地区都有栽培。栽培技术是

1、整地施肥:宜选择沙壤土或腐殖质土的山坡种植。切忌在粘士或积水洼地种植。先要全面深翻土地,清除杂草、石块后,每亩施复合肥30---60公斤,然后耙平整细作畦。畦宽1.2-1.5米

2、播种:可用种子繁殖直播和育苗移栽。柴胡可分春播、夏播和晚秋播。春播可在4月下旬开始,夏播可在6月末7月上旬雨季到来时,晚秋播可在10月上、中旬耕地结冻前进行。在整好的畦面上,顺畦埂方向开四条宽10厘米~15厘米、深1·5厘米的浅沟,浇足水,将催芽籽均匀撒在沟底,覆细土厚0·2厘米~0·3厘米,盖草保温保湿。3天~7天后,陆续出苗。出苗达60%时,揭去盖草,如畦面过于干旱,可洒水造墒,也可浇水,以待齐苗。亩播种量1.5—3公斤。播后复土不易过厚,1.5—2公分即可。育苗移栽可进行秋栽和春栽。株距8—10公分。

3、柴胡播种可与红花等药材套种也可与豆类、荞麦等混种、间种,也可以在果园内实行果药间作。这种既有利柴胡出苗,还能增加经济收入。

四、柴胡的鉴别与应用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茈胡。至《图经本草》始易其名为柴胡。指出:"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艮州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坚硬,微有细线,叶似竹叶而紧小,亦有似邪蒿者,亦有似麦门冬叶而短者,七月开黄花"。又载:"生丹州者结青子,与他处不类,根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可见宋代本草记载所指柴胡已有多种,其中艮州即今陕西米脂县,据考证与近年新订名的银州柴胡形态相同。丹州即今陕西宜川县,据地理分布和药材赤色、芦头有赤毛等特点,与今日市场广泛应用的红柴胡完全相同。《证类本草》绘有柴胡图五幅:即丹州、淄州(今山东)、襄州(今湖北)、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一带)和寿州(今安徽)柴胡。从图观之,前四幅均可看出为柴胡属植物。唯寿州柴胡叶对生,花冠连合成管状,根部肥嫩,似指石竹科植物。《本草纲目》载:"艮州即今延安府神木县五原城是其废迹,所产柴胡长尺余而微白且软,不易得也"。经调查采得标本药材,与银州柴胡相符。从以上本草所载,可以看出自古柴胡入药的种类较多,来源也比较复杂,除多数来源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以外,还有少数其他科植物。

北柴胡(柴胡)根头膨大成块状,顶端残留5~10个茎基,下部具根数条。根圆柱形,平直或弯曲,长6~15cm,直径0.3~1.2c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具纵纹,支根痕和皮孔。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色。气微香,味微苦辛。

红柴胡(狭叶柴胡)根长圆锥形,稀分枝,长5~14cm,直径0.3~0.6cm;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近根头处有多数紧密的环纹,皮孔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淡棕色,不显纤维性,中间有油点。气微香,有油腻味。

竹叶柴胡(膜缘柴胡)根多呈纺缍形,长6~12cm,直径3~5mm;表面淡红棕色。质坚,木化。本种有以全草入药,长60~80cm;根茎基部有明显的节,鲜绿色或黄褐色(放久后),气清香,味淡。

以身干、根粗长、无茎苗、须根少者为佳。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食物与运动热量消耗转换

相关菜谱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