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遇到伤筋动骨的事情时,第一反应就是自己缺钙了,要买点骨头熬汤吃补钙,甚至还有人直接买钙片吃。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对于补钙,下面的这些误区我们需要绕开才能更有效。
钙也是血液正常凝固和多种酶的激活要素,它还是维持正常神经和肌肉细胞活动所必需的元素。如果人体钙缺乏,不仅影响骨骼发育,导致儿童发生佝偻病,中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而且还会引起钙磷平衡紊乱,影响机体正常代谢。因此,人们除了要在平日里注意食物钙的补充,有时还需要补充钙片。但我们应当看到,当前在口服钙片方面仍然有一些误识需要纠正。
人人都需要补钙
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加之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膳食钙摄入不足,使得不少人以为人人都要补钙,似乎钙片男女老少皆宜,而这是一种误识。
儿童生长发育快,孕妇、哺乳妇女需要量增加,是补钙的主要对象。另外,老年人进食减少,摄入食物钙不足,加上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等,因而也是补钙的重要对象。但大多数中青年体内钙代谢处于平衡状态,只要每日饮食正常,很少会缺钙,无需口服钙片,否则,体内多余的钙反而会成为一种“累赘”,沉积下来大大增加胆结石、肾结石和骨刺的发生率。因此,补钙要有针对性,切莫“人云亦云”,盲目补钙。
含钙比例越高的钙片越好
口服钙片品种繁多,不同钙片的含钙量不同,例如葡萄糖酸钙的含钙量为9%,乳酸钙为13%,醋酸钙为23%,碳酸钙可达40%以上。按照人们的一般看法,好像是含钙量越高的钙片就越好,而这也是一种误识。
医学专家指出,人体肠道对钙元素的吸收率是有限的,并不是补多少就吸收多少。不同的钙片之所以含钙量不同,主要是与所含钙的溶解度不同,越是含钙量高的钙片,溶解度就越低,反之则溶解度就越高。因而,无论钙片中的含钙量多与少,其在肠道的被吸收率、利用率都大致相同。因此,人们在选择钙片时,无需太多顾及含钙量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