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食疗养生

桂枝对人体有哪些作用 桂枝食疗方剂

导读:”(《本草求真》)清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总结道:“桂枝所优,在温经通脉,内外证咸宜”,均说明桂枝具温通经脉之效。

一、桂枝有哪些功效

桂枝的功效大致可以分为合营、通阳、利水、行癣、补中、散寒等,以下为详解。

散寒解表

桂枝辛温发散,具有疏散风寒之邪外出的功能,《神农本草经》(以下称《本经》)言桂枝“味辛,温,无毒”;宋《本草别说》:“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清《本草备要》也云:“桂枝治伤风头痛,无汗能发;中风自汗,有汗自止”。可见历代本草书对桂枝具散寒解表功效的观点是统一的。但清代部分医家认为桂枝性温且热,性偏则有“毒”,宜辨证明确后使用,否则用之则伤人。

调和营卫

历代医家多认为桂枝有调和营卫的作用。《本草纲目》说:“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景岳全书》说:“桂枝气轻,故能走表,以其善调营卫,故能治伤寒,发邪汗,疗伤风,止阴汗”。清《本草求真》直接谓之“调和营卫”。可见历代医籍和本草著作都认为桂枝具有调和营卫的功能。

温通经脉

桂枝药材为枝条,枝条可通达四肢,具温通经脉之功。清张秉成指出:“桂枝体用可通肢,辛甘能入血,温经达络散风寒。”(《本草便读》)。汪昂评之“痛风有风痰、风湿、湿痰、瘀血、气虚、血虚之异,桂枝用作引经”(《本草备要》)。黄宫绣对其宣痹的功能进一步阐发说“桂枝能横行于臂,治痛风(行痹),须用桂枝以为响导。”(《本草求真》)清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总结道:“桂枝所优,在温经通脉,内外证咸宜”,均说明桂枝具温通经脉之效。

温助阳气

桂枝性温且热,入气分,味辛甘,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辛甘发散为阳”,为“阳中之阳”(《药性赋》)。桂枝气厚,“气厚者为阳”、“厚者发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神农本草经》言“补中益气”,《名医别录》“主治心痛”,《本草经集注》“主温中,心腹寒热冷疾。理疏不足,导百药无所畏。”等,从历代医家之论可见桂枝不仅温通五脏的阳气、调畅血脉和经络,而且还可补中益气,具治病养生驻颜的功能。

利肝肺气

陶弘景首次提到桂枝“利肝肺气”的功效,利肝气包括了平肝和疏肝两方面的作用,利肺气则指肃降肺气。具辛温之性的桂枝,何以能平肝肃肺?“桂树之下无杂木”(《吕氏春秋》),从古书的记载均可见桂树能“克”其它树木,为“百树之王”。中医则引申为桂枝能平肝、伐肝、抑肝木。《本草求真》说:“桂枝,其体轻,其味辛,有升无降,故能入肺而利气,胁风本属于肝,凡治胁风之症,当用桂枝入肝以平”。温病大家叶天士则更有精辟论断:“桂气温,秉天春和之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润泽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从桂枝的气味和习性来说明桂枝利肝肺气。

 平冲降逆

桂枝具有平冲降逆的功效,是针对下焦寒气或水湿(饮邪)之气上逆而言,通过温化、温散寒凝水湿而达到平冲降逆的目的,与前利肝肺气有着本质的区别,彼为舒畅肝肺气机,以顺达为是,此为降逆气以平为是。仲景方中的桂枝加桂汤、苓桂草枣汤均体现了这一平冲降逆以治奔豚的特点。桂枝能温散膀胱水气,使冲气不从腹部上逆,而能蒸腾水气从背部和卫表而出。平冲降逆这一功效可以说是桂枝温助阳气功效的特殊运用,因其特殊所以历代医家多单列为一功效。桂枝的功效正是:散寒解表调营卫,温助阳气“主百病”,温通血脉“无所畏”,平肝降逆利肝肺。

二、桂枝有哪些作用

抗菌作用

桂枝醇提物在体外能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浓度为25mg/ml或以下;对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

 抗病毒作用

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桂枝煎剂(1∶2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和孤儿病毒(ECHO11)有抑制作用。在鸡胚上,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以70%醇浸剂作用较好。

 利尿作用

用含桂枝的五苓散0.25g/kg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可使犬尿量明显增加,单用桂枝静注(0.029g/kg)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药单用显著,故认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其作用方式可能似汞撒利。

扩张血管、促进发汗

桂枝内的桂皮油,可扩张血管,调节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向体表,加强麻黄发汗作用。

解热、镇痛

桂枝内的桂皮醛、桂皮酸钠,可皮肤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促进发汗,提高痛阈值。

镇静、抗惊厥

桂枝内含桂皮醛。小鼠给予桂皮醛后,小鼠自主活动减少,增加*类药作用,对抗*作用,抗士的宁作用;减少烟碱致惊厥,抑制听源性惊厥。

抗炎、抗过敏

桂枝内的挥发油,可抑制IgE所致肥大细胞颗粒反应。降低补体活性,有抗过敏作用。

三、桂枝食疗药膳

 桂枝汤

桂枝(去皮)三钱(9克),芍药三钱(9克),生姜三钱(9克),大枣(切)十二枚(3枚),甘草二钱(炙,6克)。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渐渐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上五味,细切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巳须臾,吸热稀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

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上五味,各等分,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止,加至三丸。

现有中成药桂枝茯苓丸,与古方类同,该丸主要用来化瘀生新,调和气血。具体服法可以遵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上服法。

 桂枝茯苓胶囊

桂枝茯苓胶囊处方来源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粘度,缓解子宫痉挛、镇痛等作用,能活血化瘀,缓消征块,用于治疗妇科血瘀证。现代医学临床广泛用于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及其包块、子宫内膜不规则剥脱之功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痛经等。

桂枝龙骨牡蛎汤

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又名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龙骨汤、桂枝牡蛎汤、龙骨牡蛎汤。取桂枝、芍药、生姜各45克,甘草30克,大枣12枚,龙骨、牡蛎各45克。上七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可振奋心阳,调阴阳,和营卫,兼固涩精液。

桂枝芍药知母

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取桂枝12克,芍药9克,甘草6克,麻黄12克,生姜15克,白术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附子10克(炮)。或桂枝25克,芍药18.5克,甘草12.5克,麻黄12.5克,生姜12.5克,白术30克,知母25克,防风25克,附子12.5克。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能祛风除湿,通阳散寒,佐以清热。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桂枝生姜枳实汤

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取桂枝/生姜各9克,枳实5枚,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能通阳散寒,开结下气。主治寒邪或水饮停留于胃,向上冲逆,心下痞闷,并向上牵引疼痛者。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方剂组成为:饴糖(30克),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大枣(6枚),炙甘草(6克)。能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外用治冻疮

桂枝60g,加清水1000ml。武火煎煮,煮沸后10分钟取下,盆装候温(以患者能忍受,不烫伤皮肤为度,药渣保留,以便下次连同旧汤复煎使用)即将患肢浸于药液中,边洗边对患处略加按摩。每次大约浸洗10~1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四、桂枝常用中药选方

 1、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细切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

2、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3、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一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1

4、治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各三两,枳实五故。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5、治伤寒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6、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黄芪桂枝五物汤)

7、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8、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9、治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桂枝茯苓丸,⑥--⑨方均出《金匮要略》)

10、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茯苓四两桂枝150克(去皮)白术100克甘草100克(炙).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11、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80克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25克(去皮).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酒和服方寸匕日三服.(《伤寒论》五苓散)

12、治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桂枝150克(去皮)甘草100克大枣十二枚(擘)芍药30克生姜150克(切)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小建中汤)。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食物与运动热量消耗转换

相关菜谱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