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北芪的功效与作用 它的种植和特征

导读:若气血不足,外受风寒,又往往不能作汗,在解表药中配伍黄芪,能鼓舞阳气,补益汗源,使其发汗,所谓“黄芪有汗能止,无汗能发”就是这个道理。

一、北芪的功效作用

 北芪的功效与作用

 1、补脾益气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之症,以及脾虚泄泻,久泻脱肛等。北芪的补气力强,善补肺气,可以治疗肺虚气短,声低懒言、神疲乏力,容易感冒之症。常配党参、白术、淮山、炙甘草同用。用蜜制后的北芪补益力更强。

 2、固表止汗

用于表虚自汗。北芪补气之中而有外达之性,故能补气固表以止汗。北芪的固表止汗作用较好。临床上通过不同配伍,能治疗各种汗出症;同助阳药配伍,治阳虚自汗;同补气药配伍,治疗气虚自汗;同滋补药配伍,治阴虚盗汗。若气血不足,外受风寒,又往往不能作汗,在解表药中配伍黄芪,能鼓舞阳气,补益汗源,使其发汗,所谓“黄芪有汗能止,无汗能发”就是这个道理。这时宜生用。

 3、益气升阳

用于气虚下陷之症。中医认为脏器的下垂是由于中气下陷之故,北芪善于益气升阳,可治疗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以及气虚血脱的崩漏等症。中医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脏器下垂各症,补中益气汤中的北芪就是取其补气之中而有上升之性,能升脾胃之清阳。这时宜蜜制后用。

 4、利水消肿

用于气虚水肿,常配白术、防己、炙甘草或桂枝、茯苓同用,如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均有本品。多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晚期等。

5、托疮排脓

用于气虚痈疽久不溃破,或溃后久不愈合,常与党参、肉桂同用。取本品补气健脾,能促进脓疱的早溃和肌肉的新生,有排脓生肌作用。

北芪为重要的补气药,全身之气皆能补益。能补脾健胃、补肺益气、补气固气、补气消肿、补气生血、补气通络、补气升提、补气托毒、排脓生肌。古人把北芪推崇为“补气诸药之最”。

另外,中医认为补气有助生血,所以在治疗各种血虚症时加入补气的北芪、党参可以加强补血作用,如具有健脾养心、补血益气作用的归脾汤。北芪还有降血糖的作用,所以常与淮山、生地黄、天花粉、五味子等配伍治疗糖尿病(消渴病)。对癌症放化疗期间使用北芪可增强抗癌药的效果,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保护正常细胞,防止骨髓抑制。中医还有一条名方就是补阳还五汤,汤中重用北芪四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半身不遂,效果非常好。

二、北芪的特征参数

特征参数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长20-30毫米,宽8-12毫米,顶端具刺尖,两面被白色或黑色细短柔毛,果颈超出萼外;种子3-8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

北芪,即黄芪,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叶柄长0.5-1厘米;托叶离生,卵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7-30毫米,宽3-12毫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尖头或不明显,基部圆形,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被伏贴白色柔毛。总状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至果期显著伸长;苞片线状披针形,长2-5毫米,背面被白色柔毛;花梗长3-4毫米,连同花序轴稍密被棕色或黑色柔毛;小苞片2;花萼钟状,长5-7毫米,外面被白色或黑色柔毛,有时萼筒近于无毛,仅萼齿有毛,萼齿短,三角形至钻形,长仅为萼筒的1/4-1/5;花冠黄色或淡黄色,旗瓣倒卵形,长12-20毫米,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较旗瓣稍短,瓣片长圆形,基部具短耳,瓣柄较瓣片长约1.5倍,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瓣片半卵形,瓣柄较瓣片稍长;子房有柄,被细柔毛。

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长20-30毫米,宽8-12毫米,顶端具刺尖,两面被白色或黑色细短柔毛,果颈超出萼外;种子3-8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

黄(红)芪株高50-80厘米,主根粗大,圆柱形,稍带木质化;红红芪根外皮粗糙,红褐色,内部红黄色,白红芪根外皮淡白色,内部淡黄色;黄芪根皮淡褐色,内部黄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叶片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圆形或长椭圆形,全绿,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

黄(红)芪是深根系植物,宜种植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喜冷爽气候,抗旱性强,耐寒,怕热又怕涝,气温过高常抑制生长;种皮较坚硬,吸水性差,发芽率低,种子萌发不喜高温;忌重茬,不宜在重盐碱地、涝洼地、粘土地种植。

三、北芪的种植技术

栽培

方法

用种子繁殖,春播,春分至谷雨节,日平均温度15度以上播种最好。每亩约需种子2公斤左右。选好地,施足底肥,涸灌后翻整作畦。一般用条播法,按行距25-40厘米开沟(软秸黄芪可窄些,硬秸的可宽些),深约1厘米,将种子均匀撤入沟内,用锄推一遍浇水。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湿润。

 管理

及时松土锄草。在苗高5厘米时间苗没有太拥挤为止。追肥1-2次,每到雨季应注意排水,以防烂根。

病虫害

主要病害为*病,可用50%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防治。虫害有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可用80%以上敌百虫原药配100倍饵料毒杀。

采收

药用根。生长1-2年后,在寒露节至霜降节期间,以地上茎叶枯萎时刨收为佳。除净泥士。晒干为止,也可卖鲜货。膜荚黄芪,根呈长圆柱形,上粗下细,有支根痕,表面淡棕色或灰黄色,全体有不规则的纵皱纹。质柔韧,具粉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菊花心。老根头部偶有枯朽。以条粗长,质坚,皮细,皱纹少,断面黄白色,粉性足,味甜者质量好。

四、北芪的症治验方

【症治验方】

1、小便不通。

用黄芪二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小儿减半。

 2、酒疸黄疾(醉后感寒,身上发赤、黑、黄斑)。

用黄芪二两、木兰一两,共研细。

每服少许。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3、白浊。

用盐炒黄芪半两、茯苓一两,共研细。

每服一钱。

 4、萎黄焦渴(每与痈疽发作,先后伴随)。

用黄芪六两,一半生焙,一半加盐水在饭上蒸熟;另用甘草一两,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黄。二药共研细。

每服二钱,一天两次。

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黄芪六一汤”。

 5、老人便秘。

用黄芪、陈皮各半两,研细。另用*子一合,捣烂,加水揉出浆汁,煎至半干,调入白蜜一匙,再煮过,把黄芪、陈皮末加入调匀服下。

两服可通便。可以常服。

 6、血淋。

用黄芪、黄连,等分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三十丸。

 7、少淋。

用黄芪、人参,等分为末。另用萝卜四、五片,加蜜二两,稍稍灸过后,蘸药末吃下,以盐水送服。

 8、吐血。

用黄芪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送下。

 9、咳脓咳血,咽干(这是虚热,不可吃凉药)。

用黄芪四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

 10、肺痈。

用黄芪二两研细,每取二钱煎汤服。一天可服三、四次。

 11、甲疽(趾甲边红肉突出成疽)。

用黄芪二两、茹一两,醋浸一宿,加入猪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

去渣,取脂涂疮上。一天三次。

 12、胎动不安(腹痛,下黄汁)。

用黄芪、芎各一两,糯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到。分次服下。

 13、阴汗湿痒。

用黄芪酒炒后研细,切熟猪心蘸着吃,有效。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食物与运动热量消耗转换

相关菜谱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