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食疗养生

转基因大米的危害转基因大米的安全隐患

导读:转基因食品中减少食品的营养价值或降解食品中重要的成份:美国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具有抗除草剂基因的大豆中,异黄酮类激素等防癌的成份减少了。

一、转基因大米有什么危害

(1)转基因化食品改变了我们所食用食品的自然属性,它所使用的生物物质不是人类食品安全提供的部份,并未进行较长时间的人体安全性试验,这会对人体构成极大的健康危害。

(2)转基因化食品会产生不可预见的生物突变,会在食品中产生较高水平和新的毒素。

(3)过敏或变态反应:基因技术会在食品中产生不能预见的和未知的变态反应原。科学家把巴西胡的特性移植到黄豆上去,结果却使一些对胡桃过敏的人在摄取黄豆后有产生过敏性反应的可能。

(4)转基因食品中减少食品的营养价值或降解食品中重要的成份:美国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具有抗除草剂基因的大豆中,异黄酮类激素等防癌的成份减少了。基因化食品的虚假新鲜感迷惑消费者,有光泽的红色蕃茄能贮藏几周,但营养价值较低。

(5)转基因技术采用耐抗菌素基因来标识转基因化的农作物,这就意味着农作物带有耐抗菌素的基因。这些基因通过细菌而影响我们。英国的研究显示,转基因作物中的突变基因可能会进入到生物体内,其结果可能会导致新的疾病。如果类似结果发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就可能培养出功效最强的、抗菌素也无法杀死的超级细菌。

(6)副作用能杀害人体:Mayeno,A.N.等(1994)报告,发生一种新的,不明原因的病症,主要表现为嗜酸性肌痛。临床表现有麻痹、神经问题、痛性肿胀、皮肤发痒、心脏出现问题,记忆缺乏、头痛、光敏、消瘦。后查明系日本一公司生产的基因化工程细菌产生的色氨酸所致。食用者在3个月后发病,导致37人死亡,1500人体部份麻痹,5000多人发生偶尔性无力。

二、转基因大米的安全实验

转基因大米是通过在现有的稻子基因中,转入其他生物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片段,使其拥有更好性状的一种稻子结出来的大米。

转基因大米具有高产、抗、抗水涝、抗旱、抗虫害等性质。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是否有害,尚需验证,但目前尚未有实验及发表的数据证明转基因大米对人体有害。截止到2014年7月27日止,中国政府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大米的商业化种植或进口,但在湖北武汉的超市里,随机购买5种大米,其中3种都含有华中农业大学研制的同一类型转基因成分。

转基因大米做猕猴喂养实验

对于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有“反转派”质疑实验作假,要求公开。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抗虫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项目负责人林拥军昨天向京华时报记者介绍,这两张安全证书的取得非常严格,不仅对白鼠做了90天喂养实验,还做了三代繁殖实验,结论都显示食用转基因大米与普通大米并无差别。

林拥军认为,如实公布一些基本的实验结果对打消老百姓的疑虑有好处,但应由鉴定方或农业部发布。

有人提出白鼠“吃太少,与人差别大”,质疑实验结果无法证明人食用安全,林拥军透露,农业部正委托中国农业大学做转基因大米的小型猪90天喂养实验,还委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做猕猴喂养实验,“属于灵长类,跟人类非常近”。

三、转基因大米的安全隐患

据安庆日报2014年8月15日报道,我国著名作物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农业大学许启凤教授,也加入到转基因粮食作物的争论中来,发表了《如何理性看待转基因》《再论如何看待转基因》。他的观点非常鲜明,转基因产品,特别是转基因主粮,是不安全的。

他认为,这不是一般的打口水仗,而是涉及13亿人民的健康、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民族兴亡的大事。他列举少数研究转基因技术的专家、院士,或主管转基因农作物的某些政府官员的斩钉截铁的保证“只要通过转基因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进入市场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都可以放心吃”。“转基因食品就是增加一个或几个对农业有用、对人体无害的基因。食物蛋白到肚子里被胃酸降解成各种各样的氨基酸、重新组成我们身体的蛋白质,对身体没有影响。蒸煮熟了更没有必要担心,原来的蛋白质经过高温也已经变性了。”有的并顶风作案,私自推广转基因大米、玉米品种。而他们最“有力”的证据是孟山都公司提出的“中心法则”和“等同原则”。“中心法则”是上世纪60年代遗传学界为了说明基因的作用途径提出的。内容是dna(基因)把遗传信息转録给rna,再由rna编码蛋白质(酶),以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等同原则”是说“如果通过安全检测,外源基因本身表达的最终产物是安全的,被插入的那个基因被认为不会构成此外任何其它方式的威协”,“转基因产品与非转基因产品没有什么区别。”

许启凤教授指出,事实上,研究证明“中心法则”阐明的基因作用途径过于简单化了。体内除了按“中心法则”编码蛋白质的途径外,还有一些不执行编码作用的小rna(包括mirna)。它们不编码蛋白质,却能在植物—动物间转移,在细胞中游动。它们能阻止某些基因的表达,“关闭”或“抑制”基因的作用或者“激活”某些基因的作用。这些小rna本身很小,是短核苷酸序列,1998年就被发现,之后被广泛研究,认为是癌症、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人类疾病的诱因。由于该项发现的重要性,两位发现者在发现小rna8年后(2006年)就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进入人体后,通过调控某些基因的表达方式,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进而发挥生物学作用。例如有的mirna会粘附在受体的肝脏细胞上,影响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有害胆固醇的前体)的清除。结果发表后,引起世界的极大的关注。美国《大西洋月刊》认为“南京大学的mirna研究颠覆了转基因安全的神话”,“转基因食品确实具有非常真实的危险,会给人类健康带来麻烦”。因为检测转基因产品的那一套“严格的”规定,根本没有考虑mirna。

张辰宇教授的课题组的试验,是抽取了30名自愿者的血样,检测其中来自各种农作物例如大米、小麦、土豆、卷心菜等等的mirna含量。许启凤教授透露,其结果显示,受试者的血液中约有30种mirna来自常用的农作物。说明这些mirna通过人或动物的消化系统时并未被降解、消失,而是从植物中转移到人或动物体内并能结合成特定的受体基因,调节后者的作用,从而改变细胞的功能。这个研究结果与转基因密切相关,突破了“中心法则”的框框,揭穿了“等同原则”的“虚伪”以及“外来蛋白质、dna通过消化系统的降解……变成有用蛋白或dna从而证明食用转基因食品绝对安全”的神话。它为我们发现了一条认识新型食物如转基因食品影响人类健康的新途径,也对现有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提出了挑战。

许启凤教授说基因工程(包括转基因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科学,我们要下大力气研究,。但一项新的科学常常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它不利甚至有害的一面。对于后者也要充分估计,给以足够重视,尤其是转基因,它的危害往往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多方面的。要确证它的危害性需要更为复杂的检测手段和更长的时间。因而不能轻率应用、推广,更不能轻言“安全”。为此,必须加强基础研究,摸清规律。在基础研究的同时,可以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地结合应用。例如香港中文大学大豆研究中心把野生大豆中的耐盐基因插入盐敏感的栽培大豆的根细胞中,使后者更耐盐。这些转基因大豆品种有望在广大盐碱地上获得增产。

总之,中国需要的是像转入野生大豆耐盐基因获得转基因大豆品种这样的无害而有益的转基因粮食作物,而不是像bt转基因水稻那样的含有bt毒素的转基因粮食作物。

四、转基因大米的研究过程

由于上次,亨氏米粉转基因事件,我对BT蛋白转基因有了一些兴趣,并进行了文献研究(结果发表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这个网络平台上)。

1)BT可以在绿色组织中表达,且在胚和胚乳中不表达。也就是大米里是不会有BT蛋白。只在叶子和根茎里有。以下分析下吃水稻叶子和根茎可能风险。所有添加谷壳和糠是有摄入BT蛋白的可能。

2)BT蛋白对于昆虫细胞的毒性可能并不特异。实验证明,BT蛋白不仅可以溶解昆虫动物的肠道细胞,而且可以溶解非昆虫细胞来源的磷脂双分子层,并且可以与哺乳动物的肠粘膜细胞发生结合。因此,在高浓度的时候,可能会对哺乳动物造成毒性。

3)BT蛋白在人体中能够蓄积,其长期毒性不能低估。虽然,BT蛋白对于小鼠的LD50为20g/KG,但其蓄积系数大于6.24,长期摄入可造成肝、肾细胞空泡化,肾血管上皮细胞变性,等肝肾功能损害。

4)BT蛋白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动物实验证明,长期大量摄入BT蛋白,可以造成机体红细胞减少和造血抑制,同时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动物实验还表明,摄入BT蛋白的小鼠,其脾脏和胸腺等免疫器官出现明显的萎缩,T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

5)BT蛋白具有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在危险。动物实验证实,BT蛋白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出现抗BT蛋白的抗体。这些抗体可能识别那些积蓄于自体细胞(如肾小球细胞)表面的BT蛋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溶血性贫血和肾脏炎症。同时,在体内存在的BT蛋白还可以与这些抗体形成循环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导致肾炎或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等)。

6)BT蛋白可以引起超敏反应。研究证明,BT蛋白可以引起机体产生IgE型的特异性抗体,从而引发I型超敏反应,导致荨麻疹和哮喘发作等等。

政府应该特别慎重批准转基因植物商业化。科学家不能完全预知对生物进行转基因改造有可能导致何种突变,而对环境和人造成危害。虽然实验非常成熟,但其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或许要在未来几*后才显现。”水稻专家袁隆平说。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透露,转委会里三分之二是转基因科学家。“里面的很多人是正在申请专利或申请通过者,环保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成员非常少,这其中包含的利益是更让人担心的问题。”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食物与运动热量消耗转换

相关菜谱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