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食疗养生

川贝是一种什么植物 食用川贝有什么妙用

导读:7cm,外轮3片近长圆形,宽6~9mm,内轮3片倒卵状长圆形,宽10~13mm,蜜腺窝不很明显雄蕊6,花药近基着,花丝有时密被小乳突。

一、川贝的原生植物是什么

暗紫贝母

川贝

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百合科Liliaceae

别名:松贝母、乌花贝母。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多年生草本,高15~25cm。鳞茎球形或圆锥形。茎直立,无毛,绿色或暗紫色。叶除最下部为对生外,均为互生或近于对生,无柄;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6~6.5cm,宽3~7mm,先端急尖。花单生于茎顶;深紫色,略有黄褐色小方格,有叶状苞片1,花被片6,长2.5~2.7cm,外轮3片近长圆形,宽6~9mm,内轮3片倒卵状长圆形,宽10~13mm,蜜腺窝不很明显;雄蕊6,花药近基着,花丝有时密被小乳突;柱头3裂,裂片外展,长0.5~1(~1.5)mm。蒴果长圆形,具6棱,棱上有宽约1mm的窄翅。花期6月,果期8月。

生于海拔3200~4500m的草地上。

四川若尔盖、小金县、南川等县有少量栽培。

卷叶贝母

FritillariacirrhosaD.Don──百合科Liliaceae

多年生草本,植物形态变化较大。鳞茎卵圆形。叶通常对生,少数在中部兼有互生或轮生,先端不卷曲或稍卷曲。花单生茎顶,紫红色,有浅绿色的小方格斑纹,方格斑纹的多少,也有很大变化,有的花的色泽可以从紫色逐渐过渡到淡黄绿色,具紫色斑纹;叶状苞片3,先端稍卷曲;花被片6,长3~4cm,外轮3片宽1~1.4cm,内轮3片宽可达1.8cm,蜜腺窝在背面明显凸出;柱头裂片长3~5mm。蒴果棱上具宽1~1.5mm的窄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于林中、灌丛下、草地、河滩、山谷等湿地或岩缝中。

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西藏等省区。

甘肃贝母

别名:岷贝

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百合花Liliaceae

多年生草本,高20~30(~45)cm。鳞茎圆锥形。茎最下部的2片叶通常对生,向上渐为互生;叶线形,长3.5~7.5cm,宽3~4mm,先端通常不卷曲。单花顶生,稀为2花,浅黄色,有黑紫色斑点;叶状苞片1,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花被片6,长2~3cm,蜜腺窝不明显;雄蕊6,花丝除顶端外密被乳头状突起;柱头裂片通常很短,长不到1mm,极少达2mm。蒴果棱上具宽约1mm的窄翅。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于海拔2800~4400m的灌木丛中或草地上。

分布于甘肃、四川和青海等省。

棱砂贝母

别名:炉贝、德氏贝母、阿皮卡(西藏)、雪山贝(云南)。

FritillariadelavayiFranch.──百合科Liliaceae

多年生草本,高20~30(~40)cm。鳞茎长卵形。叶互生,较紧密地生于植株中部或上部1/3处,叶片窄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2~7cm,宽1~3cm,先端不卷曲。单花顶生,浅黄色,具红褐色斑点;外轮花被片长3.2~4.5cm,宽1.2~1.5cm,内轮花被片比外轮的稍长而宽;雄蕊6;柱头裂片长约1mm。蒴果棱上的翅宽约1mm,缩存花被常多少包住蒴果。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海拔3000~4700m的流砂滩上的岩石缝隙中。

分布于四川、云南、青海和西藏等省区。

 太白贝母

太白贝母太白贝母多年生草本,高30~50cm。花黄绿色,无方格斑,花被片先端边缘有紫色斑带,叶关苞片不卷曲。鳞茎扁卵圆形或圆锥形,直径0.6~1.2cm,高4~8mm。表面白色,较光滑。外层两枚鳞叶近等大,顶端开裂,底部平整。味苦。

瓦布贝母

你见过如大蒜般大的贝母吗?它就是阿坝州特产药材,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蒜贝”的瓦布贝母。该品种由我国著名贝母专家唐心耀(原四川医学院药学系教授)于上世纪60年代初在茂县瓦钵梁子发现并命名,经检测,其药用有效成分与药典收载的川贝母其它品种十分接近,且有的生化指标大大高于其它品种。随后,经过科研人员长期研究,野生驯化栽培试验获得成功,并在茂县等地开展栽培示范与推广。

2009年8月,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专家专题审查,确定把瓦布贝母作为川贝母的新植物种来源收载进2010年新版《药典》。

二、关于川贝有哪些分类

川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为“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2010版药典中又收录的太白贝母FritillariataipaiensisP.Y.Li和瓦布贝母作为川贝的来源。[3]

松贝

因其过去集散于四川松潘县附近,所以称为松贝。本品外形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因其如豆如珠,又称“珍珠贝”、“米贝”。表面类白色,外有鳞瓣2枚,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俗称“怀中抱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或小鳞叶1~2枚;顶端闭合,稍尖或钝圆,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习称“蒜泥点”或“蒜泥蒂”。质地坚硬且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苦。

青贝

因其过去集散于四川青川县附近故称青贝。本品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两枚鳞瓣大。

青贝小形态相近,相对抱合,在顶端形成裂口。鳞瓣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底部钝圆。气微,味苦。

炉贝

因其集散于打剑炉故名之。本品外形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在川贝中个体最大。外表类白色或浅黄棕色,有的具棕色斑点,俗称“虎皮斑”。外层两枚鳞瓣,大小相近,在顶端形成略尖的裂口,内有小鳞叶及心芽。质地不如上两种川贝坚实,断面较粗糙。气微,味苦。

三、川贝的主要功效有哪些

川贝有润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热化痰的功效,用于热症咳嗽,如风热咳嗽、燥热咳嗽、肺火咳嗽。川贝有镇咳作用、祛痰作用、有降压作用、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川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

川贝母性味苦、甘、凉,入肺经。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润肺的功效。但若是寒性咳嗽,服用川贝粉就如“雪上加霜”,是很不适宜的。咳嗽了就喝点川贝止咳糖浆,成为很多人的经验。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咳嗽都能用川贝类止咳药治疗。

川贝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而且止咳效果好且药性平和,故配伍在很多用于止咳的中成药中治疗各种类型的咳嗽,但由于组方和用量的不同,使用起来也是有所区别的。以“川贝”命名的药也很多,较为常见的如:“川贝止咳糖浆”、“川贝枇杷糖浆”、“牛黄蛇胆川贝液”、“蛇胆川贝液”、“治咳川贝枇杷露”、“蜜炼川贝枇杷膏”等。大多用于热症咳嗽,如风热咳嗽、燥热咳嗽、肺火咳嗽。

简单的辨证方法是看痰的颜色和稀稠,热症咳嗽共同特点是咳出的痰稠色黄,而痰稀色白的寒症咳嗽和虚症咳嗽则不适宜,否则的话咳嗽症状不但不会好转,甚至会雪上加霜,加重病情。

燥热所引起的咳嗽表现为口干、痰少稠黏、色黄、咽痛,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选用川贝粉确有良效。如果口淡不渴,咽痒,以晚间咳嗽为主,痰稀白者,切忌使用,应及时请医师诊治。

暗紫贝母BulbusFritillariaeunibracteatae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本品是商品川贝母的主要来源。主销华东、华南地区并出口。川贝母ulbusFritillariaecirrhosae主产于西藏南部至东部、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本品是商品川贝母的主要来源之一。主销华东、华南地区和部分出口。甘肃贝母BulbusFritillariaeprzewalskii主产于甘肃南部、青海东部和南部以及四川西部。梭砂贝母BulbusFritillariaedelavayi产于青海玉树,四川甘孜、德格等地者,色白、质实、粒匀,称白炉贝;产于昌都、四川巴塘和云南西部者,多黄色,粒大,质松,称黄炉贝,因具虎皮黄色,亦称虎皮贝,过去集散于打箭炉(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县),故名炉贝。主销华北。

四、川贝有什么药理作用

1、川贝润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热化痰。

2、川贝有镇咳作用。

3、川贝有祛痰作用。

4、川贝碱具有降压作用。

5、川贝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川贝母是常用中药,传统的功效是润肺、止咳、化痰,而且自古至今用药只取其地下鳞茎。通过现代药理作用的研究,已发现其临床应用的新方向;通过对代用品及微量元素的研究,对解决自然资源匮乏、扩大药用来源有着积极的意义。

1.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1)镇咳作用 川贝母具有镇咳作用。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实验,组织培养川贝和野生川贝,3.0g/kg灌胃,30分钟时镇咳作用最强,止咳率大于50%,1小时后作用开始下降,直至2小时仍有显著作用;按1.5g/kg及3.0g/kg给药,止咳效果随剂量加大而增强。组织培养川贝与商品川贝具有相似的止咳化痰效果。

川贝母总生物碱及非生物碱部分,经口给药,每鼠0.25~0.5mg,均有明显镇咳效果。自川西北地区野生及栽培的暗紫贝母中提出的总生物碱和贝母皂甙Ⅰ、Ⅱ、Ⅲ号,采用小鼠二氧化硫引咳法实验,生物碱未见镇咳作用;贝母皂甙Ⅱ号0.2g/kg灌胃,可明显延长小鼠咳嗽的潜伏期,表现镇咳效应。

另有学者用*钠15mg/kg及*钠75mg/kg给猫混合腹腔麻醉,电刺激喉上神经引出典型而稳定的咳嗽反应,经腹腔注射皖贝的醇提物4g/kg(生药),每隔20分钟按原条件刺激。结果显示,用药后猫的咳嗽强度和咳嗽次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60分钟产生显著的镇咳作用,持续2~3小时。皖贝与川贝比较,两者镇咳作用无显著差异;而皖贝与浙贝比较,前者的镇咳作用明显优于后者。故皖贝可作川贝的代用品。

(2)祛痰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家种、野生、组织培养的川贝均有明显的祛痰作用。采用小鼠酚红排泌法实验,家种及野生川贝母200%流浸膏25ml/kg,川贝母生物碱11.3mg/kg及贝母皂甙Ⅰ~Ⅲ号0.5mg/kg,均有较明显祛痰效果,其中以生物碱和皂甙Ⅲ号的作用较强。给小鼠腹腔注射3.9g/kg组培川贝和野生贝母水剂,也同样具有祛痰作用,给药后1小时为作用峰值,2小时后作用下降,按1.5g/kg及3.0g/kg给药,其祛痰效果随剂量加大而增强。

给予大鼠皖贝醇提物15g/kg(生药)灌胃或总甙26mg/kg口服,结果表明,给药后呼吸道分泌量显著增加,总甙最小有效量为12mg/kg,最大有效量为59mg/kg,在此范围祛痰效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2.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川贝碱具有降压作用。给猫静脉注射川贝碱4.2mg/kg可产生持久性血压下降并伴以短暂的呼吸抑制;西贝碱对麻醉犬也有降压作用;贝母碱及贝母碱宁极少量时可使血压上升。大量生物碱可致血压下降。

3.抗菌作用

川贝有一定的抗菌作用。2mg/l浓度时,能抑制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川贝母碱水浸剂(1∶25)在试管内对星形奴卡氏菌有抑制作用。

4.毒副作用

(1)急性毒性 皖贝母醇提物0.12mg/kg给猫腹腔注射,观察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均无异常改变。给予大、小鼠皖贝醇提物(或皖贝粉混悬液,相当于临床量的120倍)12g/kg灌胃,观察7天,结果大、小鼠全部活动如常,毛色、进食均在正常范围。小鼠皖贝醇提物灌胃最小致死量为40g/kg,为临床用药量的300多倍。

(2)长期毒性试验 豚鼠9只,家兔4只,用皖贝醇提物6g/kg连续灌胃20天,对气管、心、肝、肺、肾、脑、食管、胃肠、胰及肾上腺等作常规病理切片检查,见气管及支气管粘膜中杯状细胞大量增生肥大,管腔中的分泌物明显稀薄,其他脏器均未见异常变化。

川贝食用禁忌:

1、服用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2、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者不宜或慎服。

3、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食物与运动热量消耗转换

相关菜谱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