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食疗养生

红小豆的功效作用 红小豆的营养菜谱

导读:显微鉴别赤小豆种子横切面:种皮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壁自内向外逐渐增厚,胞腔含淡红棕色物质,近外侧有1条光辉带。

一、红小豆的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1、赤小豆种子圆柱形而略扁,两端稍平截或圆钝,长5-7mm,直径3-5mm。表面紫红色或暗红棕色。平滑,稍具光泽或无光泽;一侧有线形突起的种脐,偏向一端,白色,约为种子长度的2/3,中央凹陷成纵沟;另侧有一条不明显的种脊。质坚硬,不易破碎;剖开后种皮薄而脆,子叶2枚,乳白色,肥厚,胚根细长,弯向一端。气徽,味微甘,嚼之有豆腥气。

2、赤豆种子近矩圆形而稍扁,直径4-6mm,与赤小豆的主要区别为种脐平而不突起,中央也不凹陷。

均以颗粒饱满、色紫红发暗者为佳。

显微鉴别

1、赤小豆种子横切面:种皮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壁自内向外逐渐增厚,胞腔含淡红棕色物质,近外侧有1条光辉带。表皮下有1列哑铃状的支柱细胞。薄壁细胞约10余列,位于支柱细胞内方,其内侧数列细胞颓废。位于种脐部位的表皮为2列栅状细胞,外侧有种阜,细胞含众多淀粉粒;内侧有管胞岛,细胞壁网状增厚,其两侧为星状组织,有大型细胞间隙,细胞

呈星状。子叶表皮细胞近方形,叶肉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结晶;淀粉众多,近圆形、肾形或圆三角形,直径4-35(-70)μm,脐点星状或裂缝状,层纹明显;草酸钙方晶直径3-13μm,簇晶6-16μm。

2、赤豆子叶叶肉细胞不含草酸钙簇晶,草酸钙方晶直径3-6μm。

理化鉴别

本品粗粉1g,加对70%乙醇10ml,沸水浴上加热20min,冷后滤过,取滤液0.2ml,在水浴上蒸干,加醋酐2-3滴、硫酸1-2滴,显黄色,渐变为红色、紫红色。(检查三萜皂甙)

二、红小豆的食疗作用

1.赤豆可整粒食用,一般用于煮饭、煮粥、做赤豆汤或冰棍、雪糕之类。用于菜肴有“红豆排骨汤”等。由于赤豆淀粉含量较高,蒸后呈粉沙性,而且有独特的香气,故常用来做成豆沙,以供各种糕团面点的陷料。赤豆还可发制赤豆芽,食用同绿豆芽。

2.现代研究认为,红豆中含有多量对于治疗便秘的纤维,及促进利尿作用的钾。此两种成分均可将胆固醇及分对

3.身体不必要的成分排泄出体外,因此被视为具有解毒的效果。赤豆还可用于治疗心脏性和肾脏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脚气病浮肿和外用于疮毒之症,都有一定效果。赤豆水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等有抑菌作用。赤豆煮汤饮服,可用于治疗肾脏、心脏、肝脏、营养不良、炎症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水肿。

4.赤豆以粒紧、色紫赤者为佳,健脾利水,解毒消痈,清利湿热。红小豆煮粥食之,有健脾胃、利水湿的作用。凡脾虚不运、腹水胀满、小便不利、黄疸、泻痢者,皆可食之。小豆煎水或入药,有清热利水的功效,可治急黄、肠痈、痔痢下血、风疹瘙痒等。生豆杵末,鸡蛋清调匀外涂,可治热毒痈肿。

5.《本草纲目》说它“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治呕,而治下痢肠,解酒病,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中医认为赤豆性平味甘酸,无毒。有滋补强壮,健脾养胃,利水除湿,和气排脓,清热解毒,通乳汁和补血的功能。不仅可用于跌打损伤,淤血肿痛,且对于一切痈疽疮疥及赤肿(丹毒)也有消毒功用,特别有利于各种特发性水肿病人的食疗。

与赤豆相宜的食物有:鸡肉,补血明目,驱风解毒,营养全面。鲢鱼,祛除脾胃寒气,消肿去淤。南瓜,健美润肤。鲤鱼,利水消肿。乌骨鸡,滋阴养血,利水消肿。花生、红,补益心脾,利水消肿。

三、赤豆的主要价值

种子供食用,煮粥、制豆沙均可。干豆含蛋白质21-23%,脂肪0.3%,碳水化合物65%。

红色赤豆入药治水肿脚气、泻痢、痈肿,并为缓和的清热解毒药及利尿药;浸水后捣烂外敷,治各种肿毒。

赤豆主要含蛋白质、糖类等营养成分。

1.营养成分

每100g赤豆中含蛋白质21.7g,脂肪0.8g,糖类60.7g,粗纤维4.9g,钙76mg,磷386mg,铁45mg,硫胺素0.43mg,核黄素0.16mg,尼克酸2.1mg。

2.赖氨酸

氨基酸中赖氨酸含量较高。

3.其他

赤豆尚含三种结晶性皂苷。

抗菌作用:赤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1)治疗各种水肿病证。如肾病水肿、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肿以及营养性水肿等。

2)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3)治疗痛风红肿。

四、赤豆的相关菜谱

赤豆沙

赤豆沙即豆沙馅,是我国的传统风味食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的各个方面,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的各个

方面。豆沙的传统生产工艺比较复杂,其中制沙和洗沙赤豆冰淇淋

工艺对设备及技术条件要求较高。利用该项技术生产豆沙,工艺简单,产品质量易于控制。比较适合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

1.原料

选择无病、无虫、无霉烂的优质红小豆,除去原料中的砂粒等杂质,用清水冲洗2-3遍。

2.浸泡

浸泡有利于提高出沙率并可缩短蒸煮时间。浸泡时控制水温在20℃左右,时间8-12小时,泡好的豆应为原重的1-1.2倍。

3.蒸煮

蒸煮过程较为关键,欠火与地火都会降低出沙率。将浸泡好的豆放入锅内,加水量以略过豆面为宜。一般浸泡过的豆煮制时间为30~45分钟,未浸泡的豆煮制时间为60~90分钟。煮完的豆应有10-15%的裂口,用手轻轻一抿,即可搓掉豆皮。

4.打浆

将煮好的豆捞出,控干水分,趁热进行打浆。宜用双道打浆机进行打浆,以保证成品的细腻光滑。打浆机第一道筛网孔径为1mm,第二道为0.5-0.6mm。

5.脱水

打浆得到的沙浆含水率较高,一般为75%左右。为缩短炒制过程,应适当脱去沙浆中过多的水分。脱水设备可采用离心机,一般脱水至水浆含水率达50-60%即可。

6.炒制

配料:油12-15%,糖40-45%,红小豆30-35%。这突出赤豆沙的特有风味,最好选用精炼棕榈油和优质白砂糖。先称取一半的棕榈油倒入锅内,待油沸腾后,将沙浆和糖一并倒入锅内搅炒,至沙浆略为粘稠后,将剩下的油分三次徐徐加入。整个沙制过程控制在60-90分钟之间,成品含水量控制在15-20%之间。

7.冷却,包装

炒制好的豆沙成品应冷却后再时行包装。冷却可采用自然冷却法,即将炒好的豆沙倒入高5cm左右的不锈钢托盘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进行包装。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食物与运动热量消耗转换

相关菜谱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