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食材食物 > 食材知识

大白茶大白茶产地_大白茶工艺_大白茶茶叶传说

导读:距今150多年前(约1857年),有柏柳乡竹栏头村(现为点头镇过笕村竹栏头自然村)陈焕把此茶移植家中繁育了福鼎大白茶。

大白茶大白茶产地_大白茶工艺_大白茶茶叶传说

大白茶白茶产地

大白茶产地为云南民乐镇大村秧塔社、位于镇政府东南部距镇政府16公里处。茶园海拔1700米,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云南大叶良种。

大白茶工艺

历史上大白茶的制作方法,是将鲜叶采下后,随即手工杀青,然后摊凉揉捻,揉捻一道后,经充分解块,均匀地摊在蔑笆上,曝晒到半干时,再复揉一道(称为收二道浆),然后抖散,晒干即成。大白茶成品外形美观,白毫特显,茶味清香,并具有橄榄清香的特点。在封建王朝时曾制成龙须茶,以红丝线扎成谷穗状,进贡朝廷,称为白龙须贡茶。的大白茶已改为烘青茶做法。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三叶初展,经杀青、揉捻、烘干而成。大白茶外形条索硕长壮实,银毫闪烁,形状优美。内质香气浓郁清鲜,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冲泡在玻璃杯中,恰似片片玉兰茶瓣悬浮水中,令人兴趣盎然。

大白茶茶叶传说

据传说,太姥山古名才山,尧帝时(公元前二三五八——二二五七年)有一老母在此居住,以种兰为业,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并曾将其所种绿雪芽茶作为治疗麻疹圣药,救活很多小孩,人们感恩载德,把

她奉为神明,称她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到汉武帝时,派遣了侍中东方朔到各地授封天下名山,于是太母山被封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并正式改名为太姥山,现今福鼎太姥山还留有相传是太姥娘娘手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绿雪芽古茶树、太姥娘娘发现绿雪芽的山洞和浇灌绿雪芽的丹井。距今150多年前(约1857年),有柏柳乡竹栏头村(现为点头镇过笕村竹栏头自然村)陈焕把此茶移植家中繁育了福鼎大白茶。

大白茶茶叶简介

福鼎大白茶树高1.5—2米,幅宽1.6—2米,树势半开张,为小乔木型。分枝较密,节间尚长。树皮灰色。叶椭圆形,先端渐尖并略下垂,基部稍钝,叶缘略向上。通常大12×5.4厘米,长宽比平均为2.2。叶色黄绿、具光泽。侧脉明显,7—11对。锯齿较整齐、明显,27—38对。叶肉略厚,尚软。一芽二叶长5.1厘米,百芽重23克。花型较大,雄蕊低于雌蕊,盛花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花量多,结果率高,茶子大而饱满。发芽期在3月上旬,11月中旬停止生长。生长期全年达8个月。生长势旺盛,抗逆性强,耐旱亦耐寒,虽在零下3—4℃或更低亦不受冻。繁殖力强,压条、扦插发根容易,成活率高达95%以上。产量比当地菜茶高。制成红茶、绿茶、白茶品质均佳。采制银针以芽洁白肥壮、茸毛多最为特色。

1.产地及分布 产于福建省福鼎市点头镇柏柳村,已有100多年栽培历史。主要分布在闽东茶区。

2.特征与特性 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较明显,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育芽力、持嫩性强,抗旱性较强,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中旬。亩产可达170~250千克。适制红茶、绿茶、白茶,品质优。制工夫红茶,条索紧结细秀,色泽乌润显毫,香味醇,汤色红艳,是制“白琳工夫”的优质原料;制烘青绿茶,条紧纫,色翠绿,白毫多,香爽似栗香,味鲜醇,是窨制花茶的优质原料。

3.适栽地区 长江南北茶区。

4.栽培要点 宜扦插繁殖;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采用双行双株规格种植。加强幼龄茶园肥水管理,及时定剪;适时分批留叶采摘,采养结合。

大白茶先秦遗风

白茶是人类最初加工成的茶品,早在先秦时期,远古先民们就掌握“晒干或阴干”这一类似现代白茶加工工艺保存茶叶,我们称之为“古白茶”。现代白茶脱胎与古白茶,太姥山人自帝尧时代起就识茶用茶

,传承了古白茶的加工工艺,并据此创制了“白毫银针”。 在过去百余年间,白茶因产量稀少、价格昂贵,一直作为特种茶专供海外市场,国人难窥其庐山真面目,才回归国内市场,“飞入寻常百姓家”。先秦遗风――突出白茶历史悠久,工艺古朴,文化积淀深厚;海归一族――突出白茶的时尚属性,彰显其高贵、优雅、稀有的特征。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食物与运动热量消耗转换

相关菜谱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