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给出了一个在没有食品保质期标注的情况下,未开封、未经烹饪食物的建议保质期。其中蜂蜜在常温条件下,属于永久、不过期食品。而蜂蜜的永久保质期源于它的杀菌功效。
蜂蜜的杀菌作用主要体现在其高渗透压和多种抑菌元素的综合作用。但是,这不代表蜂蜜的保存对卫生条件就没有要求!
营养与食品安全硕士、食品安全领域科普达人阮光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蜂蜜里的水分含量少,大部分都是糖。糖的作用跟盐的作用类似,形成很高的渗透压,一般微生物无法生长,因此纯蜂蜜确实不易变质。
永久保质期的前提是蜂蜜要足够纯。目前国家在“GB18796-2005”蜂蜜生产标准中,要求蜂产品保质期需标明是两年。过了保质期最好不要食用。而且,蜂蜜需在阴凉、干燥、清洁、通风的地方保存,温度最好在15-20℃左右。部分蜂蜜在14℃左右会结晶,属于正常现象,不影响食用和营养。
福建省养蜂学会副会长黄秉正曾传授过这样的经验:“蜂蜜用罐子装,时间久了就会爆开”是因为蜜和空气中的酵母菌接触了,如果有出现这种情况,市民不要将蜜装太满,同时也要把瓶子旋松些。当然如果是长期不吃,市民要把蜜装满放在冷冻室,并把盖子旋紧;如果常吃,市民最好放在2-3摄氏度的环境下保存。
蜂蜜的辨别
1、嗅、闻:蜂蜜的气味。开瓶后,新鲜蜂蜜有明显的花香,陈蜜香味较淡。加香精制成的假蜜气味令人不适。单花蜜具有其蜜源本身的香味。
2、尝:品尝蜂蜜的口味。纯正的蜂蜜不但香气宜人,而且口尝会感到香味浓郁。将蜂蜜置于舌上,以舌抵上鄂,蜂蜜缓缓入喉,会感到微甜而稍有酸味,口感细腻,喉感略有麻辣,余味悠长。掺假后的蜂蜜,上述感觉变淡,而且有糖水味、较浓的酸味或咸味等。
3、挑:检查蜂蜜的含水量。我国惯常取未成熟蜜,因此蜂蜜含水量高。市场上出售的蜂蜜大多经过加工、浓缩,含水量相对较低。经筷子或手指挑起蜂蜜,蜂蜜能拉丝者为佳无拉丝现象说明含水量高。也可滴一滴蜂蜜在草纸上,水迹易扩散者,说明含水高。纯净蜂蜜呈珠球状,不扩散。
4、捻:观察和感觉结晶情况。夏天气温高,蜂蜜不易结晶;冬季气温低,蜂蜜容易结晶。有些蜂蜜本身易结晶有些则不宜结晶。有些人对蜂蜜结晶有误解,认为一结晶就是假蜂蜜或掺假的,这是不正确的。蜂蜜结晶呈鱼籽或油脂状,细腻,色白,手捻无砂粒感,结晶物入口易化。掺糖蜂蜜结晶呈粒状、手捻有砂粒感觉,不易捻碎,入口有吃糖的感觉。
5、溶:将蜂蜜溶解在水里,搅拌均匀,静置,若蜂蜜中有杂质则会上浮或下沉。蜂蜜是一种天然产品,少量杂质并不影响蜂蜜本身的质量。
6、看:看蜂蜜的色泽。纯正的蜂蜜光泽透明,仅有少量花粉渣沫悬浮其中,而无其它过大的杂质.蜂蜜的色泽因蜜源,植物的不同,颜色深浅有所不同,但同一瓶中的蜂蜜应色泽均一。
7、倒:由于含水量较低,优质蜂蜜很粘稠。假如把密封好的瓶子倒转过来,封在瓶口的空气上浮起来明显比较“费力”。
8、烫:当肉眼无法分辨时,消费者可以拿一根烧红的铁丝检验一下。如果是好的蜂蜜,铁丝插进去之后能看到清烟冒出来,但闻到的还是瓜果花朵的香味。如果是掺了白糖的,则会散发焦糊味。
9、摩:如果购买乳白色或淡黄色的“结晶蜜”,只要挑出来放在手背上轻轻摩擦片刻,那些比食用精盐略细的颗粒就会溶解。这样的方法还可以用来“检验”蜂王浆。
10、滴:滴一滴在餐巾纸上,如果凝成球形不散则为没掺水的蜂蜜。